中国商业迄今为止,是借助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打造了独一无二的供应链。为它们任性买单的都是供应链成员。它们也许为白牌工厂或中小企业提供了生存下去的可能,但它们在战略上并未给各行各业龙头企业实现价值和价格均衡,做出什么有价值的贡献。
一个在未来仍然只能和中小企业共情、同乐的商业力量,面对全球经济、市场的大变局,是走不远的。
放眼全球行业、市场大变局,放眼中国双循环建设、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打造,这是中国商业的一道必答题。
商业力量是具有塑造能力和塑造使命的经济力量。中国商业未完全承担起来的使命是,与中国制造和创造一起,塑造未来的生活方式。中国制造和中国商业,未来的战略选择并非在卷价值或卷价格中二选一,而是共同聚焦于塑造未来的生活方式,打造和迎接具有无限可能的中国价值。
那么,中国商业必须重新定义什么叫会买,什么叫会卖。如何既能卖出未来的强大品牌,又能卖出未来生活方式,将决定着中国商业未来的市场地位和全球地位。
中国商业必须走出狂欢式的销售模式,把中国制造和创造从令人窒息的重商氛围、农贸市场氛围中,引向更理性、更现代化的创新、创造氛围。在某种意义上,直播卖货如此“繁荣”,是中国主流商业力量的耻辱。
未来,中国商业与中国制造业博弈的战略焦点是都能获得高质量发展,相互给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空间。如何创造达人达己、达己达人的新质营销力,是双方共同的使命。
三、如何因应美国操纵的全球供应链再造,是超越企业自身营销上升为中国企业共同的、新的战略性营销课题
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最大的成果是,既为中国也为全球打造了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完善的、高效的、低成本的供应链。全球制造业、消费者均受益于这个强大的供应链。
中国式营销所以能够创造出极致的性价比,得益于这个强大的供应链。中国企业间惨烈的竞争,之所以没有产生灾难性后果,原因就在于这个供应链强大的韧性。这种韧性,滋润着中国各行各业。
在新冠疫情、美国“卡脖子”背景下,中国企业正是依赖现有完善的供应链及其韧性,才保证了各行各业的基本繁荣。
如何在战略竞争中维护和强化中国供应链完整性、韧性,如何破解美西方推动的“脱钩断链”,毫无疑问是中国新质营销力打造的另外一个焦点。
作为一个事实,中国式营销已经重塑了全球制造业、重塑了全球历史上最高水平的大众消费。让最现代化的产能、最大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力、最完善和最具韧性的供应链、最极致的性价比、最雄心勃勃的商业力量都集中在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