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较和大方,对消费品商家而言都有借鉴意义。
前者很容易执行,无论是价格歧视、锁定锚点还是各种五花八门的优惠活动,打造让消费者「感觉可以占便宜」的定价和销售方式,并不很难。关键是,要给低价一个合理性——而不是怀疑商家折损质量或数量。一个好例子就是盒马和山姆的价格战,核心原因当然是争抢优质会员(城市中产),但也给到消费者一个放心的理由:你是为了打价格战降价的,你们越卷,我们买买买越开心。
而想激发消费者「大方」的一面,尤其是高客单价产品,商家必须要学会暗示,要和消费者的自我投资相挂钩。
也看一个例子,在章小蕙的直播间,她是怎么卖护肤和美妆产品的?
第一个点,暗示用精致的产品,把自己" 重新养一遍 ",让自己从好产品开始,重新走一段呵护自己的旅程;第二,买的不是产品,是培养好的审美和品位——通过选择一支口红的颜色、一个眼影盘的调色,慢慢提升自己的美学鉴赏能力和生活品位。
这就是把短线消费转化为长线投资的做法,尤其在耐消品、体验服务或者周期性产品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环节,值得借鉴。
三、慕强和怜弱
慕强是「可能做到的自己」
怜弱是「可能遭遇的自己」
最近几年,一个共同的感受是:活着太不容易了。
带着这样的心情,慕强和怜弱的心态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说我们欣赏什么样的强者之前,先聊聊我们讨厌什么样的「强者」,没错,就是在「梦幻」里(小说、短剧、电视剧)里的「幸运者」。异次元里的幸运者形象是个体心愿的投射,但面对一个实实在在的「天选之子」,人们内心是常常是不忿且反感的。
如果凭幸运一路走高且认为一切理所应当,就更容易成为被针对的目标,李佳琦如此、花西子也是。这种现实赤裸裸的境遇对比,让人们看到残酷的一面:自己不是被命运之神选择和厚待的对象。
那么,我们现在喜欢什么样的强者?答案是:心怀坚定愿景,付出常人可能无法忍受的漫长煎熬后,终于获得成功的人。注意,如果强者的愿景是我们认同的,ta 们付出的代价,是我们想一想就难以接受的,那么他的所获和所得远高于普通人,也是合理的。注意,这里的隐藏假设是,如果我们愿意付出,那个人可能就是我们。
董宇辉、张颂文、华为……都是如此。
这也验证了花西子为什么列举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取得的成绩,并未获得大众理解和认可。我们要看到背后的付出和艰难,而不是一上来就花团锦簇。
怜弱的心态也是如此。如果慕强慕的是一个假定可以付出并收获成功的「自我」,那么怜弱的对象就是在宽容一个「无能为力」的自我。
典型案例就是网友们涌入活力 28 的直播间——三个 " 老头 " 在不熟悉直播流程的状态下开了直播,他们的身后是生产车间,直播时夹杂着风扇、机器的噪音,画面也常常卡顿。面对这样的直播间和手足无措的主播,网友们同情心爆满,一边买买买,一边各种为直播支招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