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要减少家数。“其实过去这五年,国资委在央企里边,我们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减掉了19900家企业,占我们整个央企家数的38%。像中国建材减掉了将近500家企业,占到我们的20%以上,其实这些都是特别有用的。”
此外,还需减臃员,减掉一些臃员,这样的话,让企业真正的瘦身健体,让它提质增效。
组织精健化之外,就是管理精细化。“精者质量,细者成本”,这个非常之重要。“不管技术多么高,不管你什么样的新经济,如果忘记了质量和成本这两个最最基本的东西,你都会失败,任何技术都救不了你,因为你的东西做不好,你的成本降不下来。这是我们的基本功。”宋志平说。
1.管理工法化。为什么要讲到管理工法?宋志平表示,在管理上,我们这些年学德鲁克、明茨伯格,学不少理论,相较之下,日本人不大学理论,但学方法论。日本的一些方法,比如,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比如零库存,他们归纳成“just in time”,适时生产,丰田就是一直这么做;比如看板管理、定置管理等等。“日本有很多工法,班组长都明白,都按照这个去做。所以,你看日本和德国都创造了非常好的管理,有非常好的产品。”
宋志平提起了宁德时代“极限制造”的工法,认为这套工法,正是其管理、技术做的好的原因。
何为极限制造?“过去我们所学习的六西格玛管理,是由摩托罗拉创造的,后来杰克·韦尔奇搬到了GE,其就是对缺陷的控制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但是,宁德时代的极限制造,则是要控制在百万分之一,就是十亿分之一,1个ppb。把缺陷控制率控制在这样的一个范围,能够保证它的电池不出故障,它1.7秒钟出一个电芯,两分半钟出一个汽车的电池包,这么大规模的生产,它必须保证它的电池不能发热,不能燃烧爆炸,这样才能够有市场。”
所以,宋志平认为,宁德时代最厉害的正是它“极限制造”这套东西。宋志平表示,以前在北新建材的时候,其实不光学习德鲁克他们那些管理的原理,其实更多的要向日本去学习日本的管理。所以,特别写了管理工法化。
包括中国建材,在过去很多年,用了不少的工法:“三五整合”“八大工法”“格子化管控”“六星企业”,到现在的“三精管理”,实际上是一套方法,日本人叫工法。
宋志平强调,管理工法化,一定要总结出一套方法,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怎么做,光讲理论不行,理论还得落地。
2.成本对标化。宋志平认为,降低成本的根本的方法,或者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对标。谁做得好,包括一个企业里谁做得好才能和它对标,来降低成本,这其实是数量对比的一种管理方法。比如女孩子想减体重怎么办?每天称重,称两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如果发现今天涨了0.2公斤,晚上少吃点,这就是对标,对标优化,自然体重就降了。这正是因为反复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