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个企业必须构造自己的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也要特别注意,业务不赚钱的立即减掉,不要让它有出血点。
8.市场从来也不客观。所以,做企业,不能被动地去适应定价,而是要主动地掌握定价权。这个至关重要。
9.今天很多企业产品都过剩了,过剩怎么办?很多人问要不要转行,但其实“是转型,不是转行。”
“三精管理”指的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和经营精益化。
组织为什么要精健化?宋志平认为,一个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去干预它,它会疯长,甚至得大企业病,效率会降低,最后轰然倒下。所以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必须让它长大;另一方面,在长的过程中,要进行“剪枝”,像果树剪枝,这是宋志平以前插队的时候学的一个技术,他认为万物原理是一样的,企业也需要“剪枝”。
1.治理规范化。公司治理,也就是管理很重要,实际上,好的公司一定是治理规范,这点特别重要。
2.层级职能化。企业做大了以后,每一个层级要有不同的职能。过去老说集团总部是投资中心,业务平台是利润中心,工厂底下的这些执行单位是成本中心。那么,在集团这个层面要有决策的高手,在利润平台得有市场能手,在成本方面得有成本杀手。
宋志平发现,很多企业喜欢乱投资,而出问题的企业大部分也正是投资混乱。其实企业乱,乱在两个:第一个行权乱,不知道这企业该听谁的;第二个是投资乱,层层都在投资,授权混乱,最后乱了起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公司。所以,如果层级职能化,就能管住投资,管住投资企业就不会大乱,管不住投资,乱了一定是大乱。
3.平台专业化。也就是每一个业务平台都要是专业的。宋志平举例,中国建材相当于一个体委,下边做水泥只做水泥,做玻璃的只做玻璃,做石膏板的只做石膏板,做玻璃纤维的只做玻璃纤维。原因就是,“让它们长期的、专业的去从事这一个专业,做下去。”
“长期主义、专业主义、务实主义就干这个,长跑,最后它们都能成为这个细分领域里的一个头部企业。如果你要说让它们什么都做,多面手,那它们没有一个能做好。所以,我希望它们做‘单打冠军’。”宋志平表示,事实证明,这些年像北新建材、中国巨石、南方水泥、凯盛等等这些都做成了一个领域里的单打冠军,也就是隐形冠军,都做到了世界第一位。
4.组织精干化。组织精干化就是要不停地“剪枝”,要控制层级,要控制机构、家数,还要控制人员。宋志平称,很多企业会盲目的成长,层级越来越多,十几个层级都有。“我们做过‘传话游戏’,如果十几个人去传话,一定是信息失真,企业也一样。所以,我们说做到三级为限,其实有时候企业发展三级往往做不到。但是,控制在四五级,不能再多了,再多就会引起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