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认清“实习陷阱”,走稳职场第一步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07-07 | 56 次浏览 | 分享到: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博士、广州商学院法律心理研究院副教授张蔚分析说:“对专科毕业生来说,稳定就业与经济独立是核心需求,当他们面临这方面的压力时,负责理性分析的前额叶皮层功能会被抑制。如果一个骗子公司恰好在此时提出一个合适的条件,会很自然地被学生视为解决方案,甚至产生‘错过再无机会’的恐慌心理。”张蔚介绍,毕业生对“实习陷阱”的风险感知会出现多重认知偏差,典型的就是“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自我保护机制,尤其是当身边有同学成功入职时,更会强化风险可控的错觉。而当他们意识到可能被骗时,往往因沉没成本和恐惧控制,选择妥协。
那么,对于欠缺社会经验、对职场规则不熟悉的毕业生来说,在寻找实习机会时,应当如何避免“踩坑”呢?
王丹丹建议,首先,一定要审查公司的资质,如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查询公司注册信息、劳动纠纷记录等,确认其社会信用。其次,一定要警惕明显高于市场平均薪资且要求低的“高薪轻松”岗位。再次,签订实习协议或合同时,一定要明确薪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违约责任等,拒绝不合理要求。最后,当发现实习单位出现明显异常时,要及时留存招聘信息、聊天记录、邮件、考勤记录等证据,以备维权之需。若发现实习单位涉嫌违法犯罪,更要及时止损,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脱身、报警。若发现自己已被卷入违法犯罪团伙,要及时寻找机会向司法机关寻求帮助。
协同发力为大学生实习“避险”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陷入“实习陷阱”的毕业生未曾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建议,有的涉案毕业生甚至不愿意将自己的处境告知父母。
在肖军看来,父母给予子女实习、就业最重要的支持是价值观念的传导。“要从小教会他们脚踏实地,让他们知道个人能力、付出和岗位待遇、发展是成正比的,破除‘快速成功’幻想。”肖军说,对于子女有意向的实习单位,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企业相关情况,防止上当受骗。
从一些案件来看,由于涉“实习陷阱”犯罪团伙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学校有时也很难第一时间发现。肖军建议学校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做好实习指导和防范,避免学生落入“实习陷阱”。
一是实习前,帮助毕业生制定实习规划,对进入校园招聘的企业,学校要加强审核把关,同时开设“职场法律风险”课,提高毕业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实习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及时发现和防范可能存在的陷阱。三是发现问题后,学校应第一时间向学生伸出援手,并提供帮助。
作为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力量,肖军认为,检察机关对于防范毕业生“实习陷阱”可以做一些“具体而有效”的工作。一是依法打击犯罪。检察机关要严厉打击打着公司招聘旗号的犯罪团伙,对于犯罪团伙的组织者或者首要分子要依法从重处罚,对存在上下游犯罪的公司团伙实行全链条打击。二是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结合典型案例加强释法说理,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增强识骗防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