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在管理的深水区探索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01-27 | 20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什么管理一旦进入深水区就会面临一系列的悖论?田涛老师的新书《在悖论中前进:兼论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给出了答案。其中所提出的13条悖论揭示了三方面的管理真谛:首先,管理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更不能生搬硬套。其次,语境非常重要,在商业领域我们也可以说情境(Scenario)特别重要,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处境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出不同的选择。第三,管理者需要修炼勇气和判断力,因为这两点能帮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悖论思维,中外共通。所谓领导力,需要领导者把两个貌似矛盾的话题、貌似冲突的观念,在自己的大脑有机地融合且不违和。硅谷现在经常会用“Contrarian(逆向)”来形容硅谷的成功创业者,比如彼得·蒂尔,“矛盾统一”是这背后最重要的思路。

  悖论源自成长。一个初创的企业没有那么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只需要一股脑地求生存、谋发展,但达到了一定规模,可能会需要做取舍。当周期和外部环境有所改变,企业管理需要有不同的着力点;悖论需要领导者去学习、去思考,这样做才能因时而变,反向思维。

  《在悖论中前进》中列出的13条悖论是对华为管理思维的总结与归纳,贯穿着管理复杂组织的不少共通性,我认为可以分成三类来仔细思考:

  第一类是对短期和长期的思考。企业家需要不断去处理短期和长期这一对矛盾。短期,面临逆境,企业能不能活下来?长期,谋求发展,企业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初心?华为在处理短期和长期时就有鲜明的价值观,强调聚焦主航道与有限多元化,要求管理者在面临十只兔子与一只牡鹿时,选择逐鹿而不是猎兔,就是要在明确长期目标不动摇的前提下,学会审视短期的机会。

  第二类是效率和创新之间的矛盾。这其实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当前共通的转型难题。中国制造经历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效率极大提升,执行力超强。但怎么推动向创新的转型?提升效率,强调令行禁止,本质上是反人性的,把人变成螺丝钉,用流程和最佳实践来塑造人;相反,创新是顺应人性的,每个人都有特点,一旦放飞想象力,多样性倍增,但效率会非常低,人也变得非常难管。

  效率管理就是把人当机器来管理,流程的波动性越小越好。反过来,鼓励人去创新,自主选择,那波动性就会被放大。凯文·凯利就曾说过,机器是最有效率的,人的创新则是没有效率的,因为需要试错,因为没有先例可循。

  此外,效率强调秩序,但过度的秩序会阻碍创新,这其实是大企业病的主要表征。过度秩序,官僚主义,到一定程度就变得僵化,变得自满或者自大,变得自以为是。秩序和创新是从效率与创新延伸出来的,也是一组需要因时取舍的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