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子成龙小霸王”,到“学海无涯诺亚舟”,再到“哪里不会点哪里”。这些很多人都记忆深刻的广告语背后,都是巨额的营销和广告投入。从央视到各大省级卫视,从电视购物到线下广告牌,基本是海陆空全方位覆盖。
杜国楹当年更是用保健品的营销手法,硬是通过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两年时间将好记星快速做到了25亿元的销售额。
一开始是报纸+书店专柜的营销模式,跟新华书店合作,带来了流量又更容易得到家长信任。后来与橡果国际合作,形成了完整的营销套路:报纸深度说服+卫视电视直销+央视品牌拉动,三级联动。
早在2004年,一个叫“程明军”的人被媒体揪了出来。他频繁出现在了好记星的广告里,现身说法,讲述使用好记星之后圆了自己的各种梦想。媒体发现,程明军一会儿是四川人,一会儿是宁波人,一会儿又变成了上海人。好记星的广告打到哪里,他就是哪里人。广告主题都一样:“高中梦、大学梦、求职梦、出国梦———英语,粉碎多少望子成龙梦”。
这一幕并不陌生,前几年还有个叫刘洪滨的祖传老中医,凭借一张和蔼可亲的老中医脸,出现在各大卫视,一会是苗医世家,一会是藏医传人,一会又成了蒙医专家,各种身份切换自如,给各种药品站台,最终被网友打假。不得不说,在教育、健康等赛道,制造焦虑、树立成功典型往往是最简单且有效的营销方式。
在那个信息不对称的年代,望子成龙的家长基本是不看疗效,只看广告。这也是当时的教育电子产品的特点决定的。这些产品的门槛很低、鱼龙混杂,品牌和广告反而成了消费者唯一的选择。
除了广告营销,当时的竞争还有一个关键是渠道建设。在电商不发达的年代,优质的线下渠道是非常强势的存在,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
读书郎的产品85%以上都是通过线下经销商卖出去的,而前几大经销商也是老板亲戚,有点类似于手机圈的OV,厂商与渠道之间相互持股。这样的利益关系让渠道能与厂商非常牢固地捆绑在一起。
所以,教育电子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诟病为高价低配,贴上了暴利的标签。比如好记星当年的E90成本价220元,零售价1180元,中间还有省市县三级经销商,每一层都有丰厚的利润。
不过,尽管很热闹,铺天盖地都是广告,教育硬件的生意其实也不算大,每个细分品类的销售量每年稳定在数百万台,整体市场规模也在百亿左右,到2023年也刚突破500亿规模。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基本是步步高、读书郎、好记星和优学派几家的竞争。
相比之下,整个教培市场的规模高达万亿,而智能家居市场现在也有7000亿元的规模。
03 双减之下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