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沂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填补了产业空白,西宁市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则以技术创新破解了应急管理的“痛点”。
作为2012年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西宁市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面对西宁1517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8万群众、37亿元财产)的严峻形势,研发推出“时空元库—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在城市上空织起了一张“安全网”,构建起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的全链条应急管理体系。
据公司总工程师马锦山介绍,在数据采集端,公司打造高原首个智能装备集群,以空天地一体化采集技术将传统测绘数据标注效率提升300%,算力达1.33P;数据资产端整理形成四大类267项小类数据集,包含基础测绘数据、实景三维数据、行业专题数据,经评估无形资产市场价值达2.0587亿元,并完成知识产权登记;同时,平台搭载风险普查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开发隐患管理、灾情态势研判、在线调度等模块,接入监控视频及水量、水温、雨量传感器,在雨量防治中实现“灾情分布实时分析+救援力量快速匹配”,为政府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比如灾情发生时,系统能秒级定位附近医疗、消防、避难场所资源,比传统调度方式节约30%以上时间。”马锦山告诉记者,平台还配套研发隐患上报APP,构建“任务下达—排查—归档”闭环流程。如今,平台不仅在西宁城市管理运行中心“站岗”,与海东市应急管理局也达成合作,预计市场容量可达3亿元。“以前是‘雨来了才找伞’,现在是‘没下雨就备好伞’,这就是技术的意义。”平台开发技术人员代云飞笑着说道。
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投入223.26万元,实现盈利278.98万元,团队获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9项,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20余项,以技术创新推动青海应急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型。
清洁能源驱动,重构传统产业价值链
青海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此次创新创业大赛青海赛区成长企业组一等奖得奖企业青海日出昆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给出了答案——以“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技术为核心,研发智能化烘干系统,重构传统烘干产业的价值链,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提供“技术范本”。
作为扎根青海25年的本土企业,青海日出昆仑集团早年间就已发现传统烘干行业的“痛点”。据了解,我国烘干环节年能耗占国民经济能耗12%,2024年能耗费用超5160亿元,传统烘干方式弊端显著。针对这些问题,集团研发的“基于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智能化烘干系统”,通过太阳能与空气能耦合技术、除湿闭式循环干燥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一键式运行”,突破行业瓶颈,大幅降低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