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春为农忙,不误农时不负春 ——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十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04-25 | 52 次浏览 | 分享到:

  根据青海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2%,瓜果产量增长30.1%。一季度,全省主要牲畜出栏中,牛出栏增长9.7%,羊出栏增长7.4%,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1.7%,蛋产量增长35.8%。

  当高原的冰雪尚未完全消融,畜牧业生产已呈现繁忙景象,而高原暖棚内更是春意盎然。2月底,青海首次试种的蓝莓成功上市,3月中旬,海东市乐都区的大樱桃抢“鲜”上市,3月底,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首次试种的大棚车厘子试种成功。成千上万座蔬菜种植大棚,也为人们的菜篮子供应新鲜蔬菜。当春风吹过河湟谷地,青海大地上春忙图景便由此展开。

  万象“耕”新 科技来帮忙

  “最近忙死了!”4月23日,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民族村拉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生云正站在地头,照看着正在灌溉的土地。嘴上虽然说着忙,但语气里却丝毫听不出抱怨。

  从3月20日开始,罗生云的700多亩(1亩≈0.0667公顷)土地陆续开始播种,截至目前,200亩小麦、50亩蚕豆和30亩蒜苗已种完,200亩油菜籽已基本种完,300亩马铃薯目前部分在灌溉,部分已经开始播种。

  望着眼前连片的土地,罗生云说现在赶上好时候了,“我们使用的都是现代化的播种技术,省钱省事省力。”

  罗生云说起使用的现代化播种技术,俨然一个土专家:“蚕豆使用的覆膜精量播种一体化技术,施肥、覆膜、点种,非常方便,小麦使用的是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前面在耕地,后面紧接着出化肥,深度大概7至8厘米,化肥后面出麦种,深度3至4厘米,这种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化肥利用率。以前都是人工,撒多播少是常态,更别提工序一道接着一道,以前种地真累。”罗生云说自己用这个技术已经种了5年了,受益于科技的发展,种地不再是一件累人的事。

  今年马铃薯要使用的新技术更是让罗生云充满期待。“这个技术将会使用到无人驾驶和北斗导航系统,去年我看过湟中区的试验田使用该项技术,今年我有100亩的试验田将应用到这项技术。”

  据了解,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一种集地膜覆盖和滴灌技术于一体的种植方法。这项技术通过覆盖薄膜形成微气候环境,精确滴灌供水,为马铃薯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表明,采用这项技术,马铃薯块茎产量可提升15%至3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0%至60%。

  罗生云告诉记者,自己全部忙完春播要到5月10日左右,“忙得都没有时间睡觉,但庄稼人不就忙这个时候嘛!”罗生云依然积极乐观。

  作为青海最早开始春播的地方,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转导乡前坪村的千亩示范田里,新型膜侧小麦播种机也给村民带去了现代化的播种技术。一次性完成覆膜、施肥、播种等工序,行距、深度误差控制在厘米级。“过去犁地、施肥、播种一项完了接着另一项,费时又费力,现在一台机器就搞定了!”种植大户马福成对这项技术赞不绝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