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邓锋震介绍,膜侧播种一体化技术经过5年推广,亩均增产15%以上,节水30%,残膜回收率超90%,真正实现了“绿色高产”。
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为守护着一亩良田的农民带去耕种的新希望。
大棚如春 反季收获忙
在民和县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种植户郭新志承包的31个大棚内,菜瓜秧最高的已经超过了60厘米,需要将秧苗架起来。
“今年2月16日我们的菜瓜就上市了,前期每天产量有2000多斤,目前能达到8000多斤。”郭新志高兴地告诉记者,大棚在去年年底经过了当地政府的出资改造,保温效果更好了。而今年比邻居的上市时间早,得益于他首次尝试菌菜轮作模式——通过交替种植食用菌与蔬菜来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土壤改良的模式。
“今年在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和食用菌研发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做首次尝试,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菜品质量和上市时间都超过了预期。”郭新志说,食用菌生产后的菌渣直接用于菜瓜种植,其中含有的大量真菌具有较高活跃度,既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又能升高地温,非常有利于菜瓜的生长。
郭新志说自家的菜瓜也就再卖十天左右就结束了,五月份外地的蔬菜一上市,本地的菜就卖不上好价格,他也要开始准备轮种赤松茸了。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的青海高原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内,原本结满蓝莓的果树已经不见蓝莓的身影。“已经卖完了!”刘延安高兴地说。
去年刘延安投资30万元承包了两个棚,6月开始试种,今年2月底开始采摘售卖。“因为这里昼夜温差大,糖分比较高,吃起来口感很好,尤其我们是鲜果,还是挺受欢迎的。”刘延安表示因为这是第一年挂果,所以产量并不是太高,但品质得到了认可。据刘延安介绍,今年的蓝莓小树第一年结果,株产1.25斤,总产量2500斤,总销售额20万元。
“今年这一季的采摘结束了,清理一下,就要准备采后修剪了。”结束了今年的采摘,刘延安的新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了。
“作为我们省的空白,我还是挺看好蓝莓的市场,今年也成功地上市了,不论是种植还是销售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也让我很有信心,准备再租8个棚,好好干一番。”刘延安说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五月份就能落定了。
如今,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不断丰富,反季节种植、大棚种植等特色产业正在不断丰富着我省的菜篮子、果篮子。
强村富民 乡村振兴忙
一部电影带起的“哪吒热”也出现在了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一幅幅哪吒系列的墙绘并不是一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