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介绍,面对屡禁不止的低俗广告,有人总结出这类营销的“翻车三部曲”:第一步,某品牌广告打擦边球上热搜;第二步,某品牌道歉;第三步,用低成本广告达到宣传效果。
“按广告法规定,这类事件一般处20万元以上100万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与此获得的收益相比,违法成本偏低,这成为擦边营销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如果相关部门不给予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违法企业仅是不痛不痒地道歉、交罚款,那么擦边营销事件可能还会增加。”陈强说,在一些企业看来,道歉对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能增加曝光度。
代园星说,《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把互联网广告纳入了管理范围,但实践中针对擦边等乱象,在法律上较难直接定义成违法信息。
“目前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法规中,除了规定的‘合法’和‘违法’信息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叫‘不良信息’。针对‘不良信息’的界定比较宽泛,多数情况下是交给平台去判断的。但对于平台来说,这些可能会带来流量,他们往往缺乏动力主动监管、杜绝此类现象。”代园星说。
增加企业违法成本
严厉整治营销乱象
在受访专家看来,擦边行为虽然目前在法律上尚无明确定义,但其在所传播的信息中暗含低级趣味、色情等不良内容,不仅有违社会良好风尚,还可能触碰商业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其中重点整治直播过程中衣着暴露,刻意展示带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动作,言语挑逗,发布“软色情”“擦边”“泛黄”内容,严重破坏直播生态的行为。
擦边吸引眼球、赚取流量的营销行为该如何得到有效整治?
陈强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加企业违法成本。同时,还需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力量,以期形成各方合力,共同净化网络空间。
“平台责任是互联网时代治理擦边行为的重要手段,平台运营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其责任义务。”在代园星看来,平台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用户行为规范,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行为。同时,应当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记者注意到,目前有不少平台主动承担责任,严厉整治行业乱象。
今年5月,有短视频直播平台发布《严厉惩治汽车行业“擦边”营销问题的治理公告(第二期)》,明确提出将严厉打击直播间中的低俗擦边行为,确保汽车直播生态的健康发展。
有社交平台严惩汽车行业低俗擦边营销,多名主播因违规被永久禁播;同时,还对搬运他人视频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对内容与账号标签不匹配的内容,实施限流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