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钾天下’到‘钾富天下’,如今柴达木盆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四的钾肥生产基地,形成了多条成熟钾资源开发利用工艺路线。”贠红卫介绍,受国际局势影响,2022年钾肥进口形势趋紧,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对各钾肥企业释放应急产能的要求,盐湖股份依托技术创新挖潜能、满负荷生产保供应,全年钾肥产量达到580万吨。青海全省当年钾肥产量达到856万吨,占全国钾肥年需求量的50%以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
绿色低碳
建起现代盐湖产业体系
“盐湖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国家层面聚合政府、企业、科研和金融等多方资源,方能合力推动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盐湖股份副总裁陈俊国对记者说。
《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提出,实施钾盐稳保障促提升、锂产品扩规提质、循环经济升级示范、重大关键技术支撑等12项工程,目标是青海钾肥应急保障产能达到1200万吨,到2035年整个盐湖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
配合这一方案,青海2022年底印发《青海省加快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27条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一体化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盐湖产业发展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体系深度融合。
创新机制,省部共建协力推进。2022年11月28日,青海省和工信部成立了共建青海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领导小组,以省部共建形式协力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提出因地制宜打造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构建盐湖产业协同发展新体系。
与此同时,围绕推进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各金融机构先后出台支持盐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提高盐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要素多方协同保障水平,推动延伸盐湖循环经济产业链。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熊祥忠介绍,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谋划、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特别是钾肥稳价保供工作。建立钾肥稳价保供工作机制,支持钾肥企业改造升级,积极推动企业增强卤水采集能力,实施输卤渠改造、扩大生产关键工艺技术开发与重大装备示范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盐湖钾资源的利用效率。
“近年来,银行机构围绕青海盐湖产业集中区逐步增设机构网点,在盐湖化工企业聚集的格尔木市设立了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青海银行分支机构等8家银行业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行长苏赟介绍,同时,积极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为盐湖企业融资提供绿色通道,加大了对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末,青海全省金融机构投放盐湖产业相关贷款余额69亿元,债券余额4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