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形成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协同机制,并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盐湖化工和金属新材料)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从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加强技术研发推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青海省集聚力量进行盐湖资源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盐湖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提升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盐湖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低碳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青海柴达木盆地33个盐湖聚集起16家规上盐湖开发企业,钾肥年产能超过900万吨,对我国钾肥自给率支撑度超50%,不仅让更多的中国粮用上了中国肥,也增强了我国在国际钾肥贸易中的话语权。
科创支撑
“富钾天下”变“钾富天下”
柴达木盆地,主要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因矿产资源丰富而被誉为“聚宝盆”。
仲夏,是中国盐湖城格尔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这里聚集了大批在柴达木盆地从事盐湖资源开发的企业。6月6日至10日,2023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在此举办,大会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主题,通过钾、锂、镁等盐湖资源利用技术交流,展示盐湖化工行业最新技术及成果,为盐湖资源绿色开发与全产业链发展搭建产业合作平台。
中国是典型缺钾国家,已探明的钾资源储量仅占世界储量2%左右,钾肥需求量占全球20%以上。青海省是我国盐湖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重镇。《青海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显示,截至2021年底,柴达木盆地盐湖的钾盐保有资源量7.78亿吨,占全国保有量75%以上。
青海依靠自主研发,突破了反浮选冷结晶提钾、高锂镁比提锂、5G智慧采盐船等关键应用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纯碱生产基地,建成世界最大的卤水电解制取金属镁生产装置。目前,我国盐湖钾肥生产系统集成、低品位钾矿开发、反浮选冷结晶、高镁锂比卤水提锂等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如今,我国的盐湖资源基础研究、盐湖化工产业技术自主研发水平,已居世界第一梯队。”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吴志坚介绍。
2016年以来,青海省组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50余项,资助财政科技经费1.8亿元,攻克了低品位钾矿开采、浮选尾盐中大颗粒光卤石高效回收、超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电解制备金属锂、水氯镁石制取氢氧化镁和高纯镁砂等技术及装备研发难题,取得600余项自有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6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