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广播电视台记者: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青海团审议时询问了青海拉面的由来、与兰州拉面的区别、经营拉面人员的情况等,对青海拉面带动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表示肯定。请您谈谈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的情况?
吴晓军:谢谢您的提问!青海集中了高原地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的所有特征,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任务格外艰巨,意义格外重大。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和乡村振兴前提基础,依托绿色有机资源禀赋,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以全省农牧区“大产业”推动农牧民群众“大增收”,书写了青海高原山乡巨变、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画卷。工作中,我们突出了“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加强政府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研究出台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全面构建县有产业园区、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帮扶体系,持续推进39个县级扶贫产业园和282个帮扶车间建设,提前一年实现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26%,年均增长9.5%,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今年上半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7.8%,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
二是注重发挥特色优势。突出青海高原绿色、有机、冷凉、光强等资源禀赋,紧紧抓住建设产业“四地”等政策机遇,走“优而特、特而精”的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牦牛、藏羊、青稞、枸杞、冷水鱼、村级光伏、乡村旅游等高原特色产业,“三江源”冬虫夏草、“5369”高端牦牛肉、“柴达木”“三江雪”“诺蓝杞”高原枸杞等产业品牌走向世界、享誉全球。近年来,牦牛肉、藏羊肉每年销往省外近10万吨,占牛羊肉总产量的约1/4;全省有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700公顷,产量突破60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鲑鳟鱼等冷水鱼产量达到1.38万吨,占到全国鲑鳟鱼养殖产量的1/3;光伏扶贫工程已在全省39个脱贫县实现全覆盖,建成电站73万千瓦,年发电产值8.8亿元,收益达到5.7亿元,7.7万户、28.3万人口直接受益。
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光伏羊。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占地规模609平方公里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在一个个光伏板的“庇护”下,园区内的平均风速降低41.2%,20厘米深度土壤增湿32%,牧草也得以恢复生长,园区邀请周边村民进入光伏园养起“光伏羊”,昔日荒滩成为了牧场,园区里现在有近2万只羊,一年能卖200多万元。青海广大群众形象地说,光伏不仅是清洁能源,也是致富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