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立足青海独有资源禀赋和冷凉气候特点,充分发挥青藏高原“超净区”的地理生态优势,着力做好绿色有机农牧业这篇大文章。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国家作物种质复份库就在西宁。十年间,青海牛肉、枸杞产量分别增长1.2倍和2.4倍,油菜杂交育种水平国内领先,“青杂”系列16个油菜品种在全国80%以上春油菜产区种植,“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每年在全国推广1000万亩以上,青稞、蚕豆等品种选育达到国内先进,全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比增长140%,驰名商标同比增长100%。
第三,这十年,我们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26%,年均增长9.5%,各族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
青海曾经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域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的所有特征。通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在对口援青力量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力帮扶下,青海打赢了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提前一年实现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3个村为例,贫困率曾高达56%的互助县班彦村,告别了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务工难、娶亲难,现在是新村新貌新生活;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彻底告别烧牛羊粪和煤炭的时代,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一变为现实,村民们铆足了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这3个村的发展变化,是青海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也是青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写照。
下列一组数字可更好地说明十年民生巨变:2021年青海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96岁,比2010年增长4岁。控辍保学走在全国前列。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比2013年提高3.6平方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9年稳步上升。全省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省会西宁建成10分钟健身圈,等等。
第四,这十年,我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青海是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指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开创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