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梦在这里成真
走进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甘河中试基地,一滴滴卤水经过多道工艺,化作特殊形貌的氢氧化镁,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
与盐湖打了数十年交道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李丽娟,始终关注着盐湖镁基高值化功能材料的开发。
2024年,李丽娟研究员团队携手青海艾特克盐湖科技有限公司,在甘河中试基地内建起了千吨级特殊形貌氢氧化镁阻燃剂及微纳镁基水滑石热稳定剂产业化示范基地。
“从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小批量试生产,历经数百个日夜,在青海盐湖所的技术支持下,我们攻克了粒度分布、晶体形貌、纯度、过滤性能等关键性‘卡脖子’技术和核心设备难题,并由此打开了国内外高端市场。”青海艾特克盐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守昭介绍道。
瞄准盐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西宁市积极争取省级科技项目,获得专项资金,开展锂基多元高值化研究、镁系特色产品开发、多元钾产品研究。安排市级专项经费,开展镁基材料绿色智造、储氢镁合金粉末制备等研究,成功掌握硼酸镁、硼酸锌等晶须制备技术,具备规模化、产业化转化能力,越来越多的“镁”梦在这里成真。
让“锂”想全链开花
“让更多‘锂’想开花,西宁作为全省锂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正在着力强链延链补链,积极培育支柱产业,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集群效应不断凸显。”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前驱体材料、碳酸锂及添加剂通过气流输送到下段工序,经过烧结、粉碎及包装等处理,“变身”成为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磷酸铁锂被送往远方。
今年6月,西宁开发区与宁德时代再度合作,追加投资5亿元,推进后续工序配套建设。
西宁紧抓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契机,做强做大锂电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力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补全完善储能电池、铝箔、锂电包装材料等缺失环节,延伸发展锂电池梯级利用和废旧材料循环利用产业。
据悉,“十四五”时期,西宁锂电储能产业形成了正(负)极材料、铜箔、隔膜、电芯、壳体、电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年产18.3万吨正极材料、37.5吉瓦时锂电池、2亿平方米隔膜、3500万套壳体的综合生产能力,连续2年入选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十强城市。
“西宁在锂产业的开发中有着绝对的资源优势,营商环境也持续向好。期待西宁尤其是西宁开发区能够不断健全、建强锂电产业链,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以产品端拉动产业端的发展,在锂电产业发展中展现更大的作为。”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