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创新服务,迈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10-20 | 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西宁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服务基地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间的指针行至“十四五”收官时刻,一个个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的亮眼答卷随之铺展开来,一滴滴盐湖卤水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衍生出无限可能。

  五年来,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

  西宁地区盐湖领域科研单位取得科技成果29项,千吨级特殊形貌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盐湖特色含硼非晶材料研究等4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联合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盐湖工业集团等18家省内外高校院所及盐湖领域重点企业,共同搭建盐湖领域贯通上下游全产业链“技术研究+N”创新支撑平台。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膜耦合提锂研究成果荣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青海博鸿化工电合成重铬酸钠工艺技术成功转化落地,具备年产5万吨生产能力。

  作为省会城市,西宁切实扛牢高质量发展挑大梁的首位责任,以服务为支撑保障,一体推进盐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育孵、成果转化,聚力打造盐湖关键技术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应用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聚集区,创新不断融入城市肌理,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服务基地正渐行渐近。

  加速迈向世界级基地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青海要建设产业“四地”;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青海考察,殷切期望青海“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声声嘱托,犹如穿越时空的号角,响彻高原古城大地。

  近年来,西宁在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服务基地建设方面,动作频频,成果斐然。以“政所”共建为基础,坚持需要什么创新资源,就能找到什么创新资源,加快盐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创新生态构建。

  与省垣高校院所共同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以锂、镁、钠、硼、钾等五大细分领域为重点的盐湖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体系。

  成立5个盐湖资源研究团队,成功培育认定专用肥、PVC材料等盐湖领域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联合5家企业建成8条中试线。

  盐湖产业大型设施科教协同虚拟仿真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

  “通过建立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库,实施40项盐湖领域科技项目,有力推动盐湖产业的创新发展。支持9个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的建设,吸引59名盐湖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加盟,取得29项科研成果,全市盐湖全要素全链条中试验证条件已基本形成,为盐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镁”梦在这里成真

  走进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甘河中试基地,一滴滴卤水经过多道工艺,化作特殊形貌的氢氧化镁,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

  与盐湖打了数十年交道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李丽娟,始终关注着盐湖镁基高值化功能材料的开发。

  2024年,李丽娟研究员团队携手青海艾特克盐湖科技有限公司,在甘河中试基地内建起了千吨级特殊形貌氢氧化镁阻燃剂及微纳镁基水滑石热稳定剂产业化示范基地。

  “从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小批量试生产,历经数百个日夜,在青海盐湖所的技术支持下,我们攻克了粒度分布、晶体形貌、纯度、过滤性能等关键性‘卡脖子’技术和核心设备难题,并由此打开了国内外高端市场。”青海艾特克盐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守昭介绍道。

  瞄准盐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西宁市积极争取省级科技项目,获得专项资金,开展锂基多元高值化研究、镁系特色产品开发、多元钾产品研究。安排市级专项经费,开展镁基材料绿色智造、储氢镁合金粉末制备等研究,成功掌握硼酸镁、硼酸锌等晶须制备技术,具备规模化、产业化转化能力,越来越多的“镁”梦在这里成真。

  让“锂”想全链开花

  “让更多‘锂’想开花,西宁作为全省锂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正在着力强链延链补链,积极培育支柱产业,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集群效应不断凸显。”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前驱体材料、碳酸锂及添加剂通过气流输送到下段工序,经过烧结、粉碎及包装等处理,“变身”成为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磷酸铁锂被送往远方。

  今年6月,西宁开发区与宁德时代再度合作,追加投资5亿元,推进后续工序配套建设。

  西宁紧抓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契机,做强做大锂电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力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补全完善储能电池、铝箔、锂电包装材料等缺失环节,延伸发展锂电池梯级利用和废旧材料循环利用产业。

  据悉,“十四五”时期,西宁锂电储能产业形成了正(负)极材料、铜箔、隔膜、电芯、壳体、电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年产18.3万吨正极材料、37.5吉瓦时锂电池、2亿平方米隔膜、3500万套壳体的综合生产能力,连续2年入选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十强城市。

  “西宁在锂产业的开发中有着绝对的资源优势,营商环境也持续向好。期待西宁尤其是西宁开发区能够不断健全、建强锂电产业链,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以产品端拉动产业端的发展,在锂电产业发展中展现更大的作为。”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盐湖产业迎来“黄金时代”

  来到西宁科技大市场,一排排玻璃展柜正集中展示着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化利用的科技成果。

  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高质量编制《西宁市盐湖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研究》,绘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加快构建支撑引领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1+4+N”的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体系。

  西宁不仅为盐湖资源产业化开发和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优良的硬件环境,更在政策服务、市场对接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让科技成果转化后劲更足。

  无论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磷酸铁锂,抑或是护航春耕农业生产的复合肥,抑或是能够制成汽车轮毂、方向盘骨架的金属镁,抑或是可作为手机屏、眼镜片、玻璃杯等生活用品原料之一的硼酸……

  加速集聚优质盐湖科技资源,西宁正在成为一片涌动科技创新浪潮的沃土。

  联合青海盐湖所科普团队开展盐湖科普进校园活动16场,辐射学生8000余人;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精心打造“一路盐行”“我为家乡代‘盐’”“我来‘盐’讲,你来雕”3门特色课程,今年3月至5月走进西宁市十里铺小学等18所小学。

  与海西州合作开发盐雕文创产品,串联翡翠湖、茶卡盐湖、哈拉湖等特色旅游资源,策划推出湖光水色乘凉之旅、蓝湖盐镜凉夏之旅等避暑旅游线路产品4条。

  随着一个个“硬核”产业项目落地开花,一项项创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西宁盐湖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日新月异可观可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