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消费市场稳步复苏的格局中,青海以一场标志性突破引发关注:2025年1至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达577.25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这是自2024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其中,7月单月增速15.8%,创近19个月新高。这不仅是数字跃升,更是青海用“冷资源”激活“热消费”的生动实践。其背后,是政策、产业、业态三力协同构建的内生增长体系,为高原省份消费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青海经验”。
超在何处?——从“量的增长”到“质的跃升”的结构性突破
青海社零增速的“超”,绝非偶然的数字波动,而是消费市场质与量同步升级的必然结果,呈现三大特征。
升级类消费领跑,绿色与品质成为关键词。1至7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年内首次转正,同比增长18%,高能效等级的家电音像器材、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以旧换新补贴品类产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4%、69.4%、179.3%。这一突破源于政策精准撬动,西宁市民闫先生报废旧燃油车后换购新能源汽车,直接获得2万元补贴;大学生王佳参与“数码以旧换新”活动,购置平板电脑时享受500元补贴……实打实的政策红利有效降低了品质消费的门槛,让更多人敢消费、愿消费。从“能用就行”到“追求好用耐用”,从“满足刚需”到“拥抱品质升级”,青海消费市场正经历着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深刻转型。
重点商品与企业发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过去部分商品品类和企业增长乏力的局面被打破:1至7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9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5.8%、汽车类增长18%;1至7月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7.8%,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推动12家LNG民营企业入限纳统,带动全州LNG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3.9%,成为重点领域突破的生动例证。
“内外联动”激活市场,多元消费齐头并进。青海省商务厅推动“青海家宴”品牌走向国际,在香港首发,并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系列活动,带动餐饮消费逆势增长,1至7月全省限上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6%,连续两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线上好物、外贸优品、青海家宴名册编制及宣推活动,让特色产品开拓新渠道,“FAVO国际品牌授权集合店”落户、“麦当劳”“小米汽车”等品牌首店年内落地开业,丰富了消费供给。
为何能超?——三力协同构建“资源—产业—消费”闭环
青海的突破,本质是“政策精准制导+特色资源变现+市场活力释放”的系统成果,三大驱动力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