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2025年第二季度“青海好人”发布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来自茫崖市的固井驾驶员李振德入选助人为乐类“青海好人”,近4年间他安全行驶35万公里,自2003年起默默资助两名孤儿累计投入近百万元,其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生活中的李振德极度简朴,寒来暑往始终骑自行车上下班,365天穿着红色工衣,但面对素不相识的孤儿和孤寡老人,他却慷慨解囊,倾尽全力。“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坚持20余年助学的初心。
文化建设
以惠民服务激活文化内生动力
在格尔木市星园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午,居民们将广场舞“搬到”室内。虽然场地换了,但居民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下午,活动室内三五成群,居民们在一起下象棋、做手工刺绣,悠闲自得、其乐融融。
社区书记杨青介绍,社区活动室按照功能划分为棋牌娱乐区、舞蹈区、儿童娱乐区、手工刺绣区,并配备了相应设施,达到功能最大化、体验亲民化,最大程度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德令哈市巴音河东岸的城市音乐书吧成为市民新宠。古色古香的木质书架隔出通透典雅的阅读空间,书籍分类广泛细致,红色经典、历史文化、古典文学等应有尽有。书吧从9时开放至22时,节假日无休,市民无需预约便可免费进店阅读、学习。
在乌兰县柯柯镇中村,农家书屋打造了“小书虫志愿服务队”,让本村学生利用闲余时间参与管理工作。每周日14时至18时,14名学生组成的服务队负责整理图书、借换书登记,影响和带动全村孩子感受读书的魅力。七年级学生保秀芝是7月的图书管理小助手,她说:“在这里不仅能读到很多书,还能帮助其他同学,感觉很有意义。”中村党支部书记申鹏山表示,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农家书屋真正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海西州大力实施民族影视译制、“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柴达木之夏、非遗展示、四季村晚、文化走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州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有效满足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上半年,海西州完成第二十届群星奖评选推荐工作,德令哈市戏剧节目《我诗歌中的金色世界》进入复赛;组织参加青海省第四届原创舞蹈大赛的《折箭凝心》《鹰·觉》分别荣获专业组一等奖、三等奖,《云野欢歌》获得群文组一等奖。
在文旅融合方面,海西州积极组织州内文旅协会、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等重点文旅企业代表,参加第四届西北文旅供应商敦煌洽谈会、第三届青海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产品采购大会等活动,宣传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 魅力海西”文旅品牌知名度。6月28日,在西宁市河湟文化大集上,播放着魅力海西宣传视频,壮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蓬勃的产业发展图景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