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依托省级人才项目洽谈会平台,柔性引进文化旅游人才;玉树州出台相关措施,围绕民族历史文化,柔性引进文化旅游人才;果洛州深入推进生态旅游研究、历史文化保护、环保技术运用等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精旅游、懂文化、善经营的旅游人才,辐射带动培育乡村旅游……三地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集到自身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多彩的自然资源,用人才撬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对口援青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人、改变人。为进一步推动“组团式”教育援青工作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广范围迈进,深化内涵式发展,山东援青干部在海北一中打造全科援青教师工作室,积极组织开展了鲁青教育论坛“聚焦新高考 探索新路径 共筑新未来”主题线上教研活动,特别邀请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并组织高中语文、高中物理等多学科远程教研交流,搭建起鲁青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与智慧碰撞的平台,为教师们拓宽教学视野、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宝贵机遇。
本土人才是加快家乡发展的生力军。为此,海北州组织援青教师先后与本地教师建立“师徒”帮扶关系、签订帮扶协议,构建教学教研联合体,并积极组织本地教师赴山东临沂、威海、聊城、滨州等地参加“双向组团”跟岗研修学习,学习山东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玉树州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实施“345”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选派具有培养潜力的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到首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研修。果洛州实施致富带头人“增智”、专业技术人才“充电”行动,选派企业能人、致富带头人、少数民族非遗器乐传承人才赴上海学习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黄南州积极与天津市对接,柔性引进机关干部、专技人才和记者等开展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