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三年计划”开展以来,我国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和建设以及深化中央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从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发布的数据看,计划开展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市场化推动29家企业集中签约,推动25组专业化整合项目;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举办13场共链行动,带动超5000余家企业。这些数据表明,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以及牵引力在改革进程中均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准备了良好条件。今后,需要使“新三年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更加符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国有企业应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自觉把深化和提升国有企业改革的行动落实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上来。
二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从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入手,培育和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促进高技术劳动资料和高效能劳动对象的不断形成。培育和发展高素质劳动者。高技术劳动资料是靠高素质劳动者操作运用的,高效能劳动对象是靠高素质劳动者来把握作用的,因此高素质劳动者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聚焦培育和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为高素质劳动者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机制,以薪酬个性化定制、明确的发展前景等,搭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平台;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动态优化激励机制,探索以虚拟股权激励、利润分享激励等方式,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高技术劳动资料的产生提供有力支撑。高素质劳动者要靠高技术劳动资料产出成果,高效能劳动对象要靠高技术劳动资料体现价值,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效能劳动对象是由高技术劳动资料联结的。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升级和改造高技术劳动资料。坚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向,探索建立“一体化、少件化”的技术平台、创新知识共享平台,实现全领域、全链条知识共享;构建便于数字化、智能化劳动资料发挥优势的组织架构和组织形态,探索构建更为扁平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和组织管理机制,提升业务效率。为高效能劳动对象的迭代更新提供坚实基础。劳动对象尤其是高效能劳动对象的不断拓展和延伸,是撬动科技创新的“杠杆”,其元素的拓展、规模的扩大以及程度的延伸,都将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高效能劳动对象。夯实数字化、智能化基础,加强新型生产要素的市场开发、有效供给以及流通渠道建设,加大创新力度,以利于新型生产要素发挥更大效用并使新型生产要素向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培养和造就能够创新生产要素和应用新型生产要素的复合型人才,以利于新型生产要素的更新换代;强化监管,完善治理体系,保障新型生产要素的安全稳定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