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无数商家会说“买3000元空调,包邮”,而不是说“总共3000元,其中空调你花了2995,邮费5元。”
当你给用户设计一个任务,希望他去完成的时候,不要让用户从零开始,这样很没劲,他的行动欲望也不强烈。你也不需要刻意去降低完成所需要的门槛,有一个方法能让用户更有意愿,且更快完成这个任务。这个方法就是将任务设计得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零开始。举个例子,有一些健身机构发行会员卡,在你充值的时候都会帮你盖个章,当你有10个章后就可以成为高级会员,获得诱人的奖励和福利。他们的做法很聪明,就是给你办卡的时候,上面就已经盖了3个章。(剩下只要7个章就OK了)想想看,换一种方式,如果是从零个章开始,盖满7个章就可以成为高级会员。同样都是需要7个章,但但效果大不一样。人们越接近完成目标时,就会花越多的努力设法去达成,你只需要帮他更进一步即可。
赠送礼物当然不会引起用户的不快,这是一个增强用户黏性的举动,但是,一旦你在赠品上标上价格,那可就未必了。甚至适得其反!因为一个小礼物也能将用户和企业保持在社会规范里,脱离市场规范,增进感情。 而一旦将礼物标上价格后,那就进入市场规范,那么人们对它的反应将和金钱相同,礼品不再唤起社会规范。不管你的标价是多少,用户都会拿它和同类的产品进行比较,礼物不再是礼物的价值,而仅仅是一个商品。这里提到的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这是很重要的2个基本准则。社会规范指的是人们互相之间的友好请求,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回报的。比如:你搬家的时候,让朋友帮忙,他通常会很热心,不会跟你索取物质回报。你妈妈做饭给你吃,也不会管你收钱。而市场规范正好相反,它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通常界限十分清楚,交易黑白分明。同样是搬家,你叫了搬家公司帮忙,你肯定不能只说句谢谢或者请他吃个饭就行,你要给他钱。这两个规范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我们在不同的场景、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使用不同的规范。小礼物本就是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如果变成市场规范,那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总结起来其实还是那一句:营销是没有专家的,唯一的专家是消费者,就是你只要能打动消费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