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青海省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契合“双碳”发展目标,并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时间上存在长期重合。为此,青海加大盐湖产业开发是最优选择。
而针对未来中国盐湖产业究竟如何“落子”,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给出了远景规划:强化盐湖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突破涉及国家盐湖产业战略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完善国家现代盐湖产业技术体系;抢占全球盐湖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提升我国在全球盐湖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盐湖产业领军企业的青海盐湖股份,谈及未来,马黎春说:企业将稳定钾、扩大锂、突破镁、开发钠、开发稀有元素、推进循环利用、发展旅游资源。到2035年,形成钾盐、镁盐、锂盐、钠盐开发为核心,盐湖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钾、镁、锂、钠等系列产品规模、质量、品牌等跨入世界前列,形成各类产品2000万吨,产值超1000亿元。
今天,青海盐湖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上下同心,一项项举措掷地有声,一个个项目加快推进,在全世界的注视下稳步前行。
但与会期间还是有人提出什么是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该如何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从专业角度来讲,一项政策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学科基础支撑,为了回答大家的疑问,为了对盐湖产业有个最完整、权威的阐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给出了盐类学的概念和学科体系。
其中盐类学提出了,盐类地质学、盐类化学、盐类工程学、盐类生物学、盐类环境学、行星盐科学,并由此引申出盐类矿业、盐湖工业、盐湖旅游、盐湖农业、盐湖大康养五类产业的大盐湖产业,为中国乃至世界盐湖产业发展给出了遵循。
为此与会盐湖领域专家提出倡议,应充分发挥青海盐湖资源的独特优势和禀赋,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多方协作,突破大盐湖产业战略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增强盐湖资源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手记:广开言路,博众家之所长
“我们企业经数十年的经验积淀,煅烧、吸附、电渗析、萃取、梯度膜法工艺均实现产业化,现分享与大家……”
“我们通过杂质去除、浓缩转化和富集方式,考察相关因素影响,获得的碳酸锂纯度达99.68%,整个回收过程锂的回收率达92.24%。分离耦合再生技术,实现三元短流程再生利用……”
“我建议加大产学研各方合作,促进企业与技术实力雄厚、人才充足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进行技术研发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解决产业化技术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