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遵从论到供给主导论,反映了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它与制造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加深。
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
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显著带动制造业的升级。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同演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协同创新正是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不断实现升级的根本动力。
最具说服力的是中国农业的巨大进步。如果没有农技领域里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和指导,仅靠农业自身的努力,这些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已经规模空前,但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其中重点服务于制造业的技术、设计、研发、会计、咨询、营销部分,规模不大、水平不高。
即便如此,几乎是白手起家的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恰恰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其中,一方面来自国内逐步培育、升级起来的虽然零散、水平一般却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过程中问题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中国“市场换技术”的国外先进的生产性服务所带来的供给能力。
中国企业已经相对充分地认识到先进技术和装备、自主研发、技术改造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却仍然会经常性忽略那些随着技术、装备进入中国的生产性服务和本土生产性服务对企业技术和研发进步所发挥的作用,甚至对生产性服务业也缺乏基本的关注和认识。
事实上,美西方生产性服务业,比如高盛、安永、摩根、IBM、爱立信、摩托罗拉、微软以及其他领域的高科技、高水平服务,对一些中国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已经上升到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研究结果也表明,贸易战、科技战之后,它们对中国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正处于一个下降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快速、战略性、高质量地发展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既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双循环高质量发展格局打造,也会为中国提供新的创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空间。
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作用的底层逻辑
即便企业拥有极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面对快速进步的技术和需求,也很难通过完全自主的力量全面解决问题,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而通过协同创新,则能够整合外面资源,以市场提供的所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解决企业问题。
撇开传统的服务门类,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服务于生产性企业:
1.在建设更先进产能,比如技术、装备、工艺等方面,对生产性企业提供全面、高水平的或主导性、或辅助性的服务。
2.在产品创意、研发、设计、营销和品牌等方面,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系统服务。
3.在顶层设计方面,比如企业治理模式、融资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薪酬方案、供应链、生产链和价值链建设等方面,对生产性企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