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下午,由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作为主谈代表之一的中方钾肥联合谈判小组与BPC(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就中国2016年钾肥海运进口合同达成一致,合同价格为CFR219美元/吨。此价格低于印度,继续保持全球最低价。
由于合同成交价高于分析人士前期预测,在消息公布后,国内市场表现平静。219美元/吨的到岸价如何形成?进口产品的最终成本和市场现货价格相差多少?国内各方对价格是否认可?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国内钾肥供应商代表及相关市场分析师,解构2016年中国钾肥大合同的价格形成的“前因后果”,分析国内市场的未来走势。
市场各方认为合同“价格合理”
“从国际供应商和国内进口商的角度来看,这一价格是比较合理的,是符合市场现状、实事求是的价格。”国内钾肥供应商认为,今年中国钾肥大合同价格比去年下降96美元,达到近10年来最低。我们认为,在合同签订的时间点,综合看当时的市场,219美元的价格是合理的。中国在印度之后签订合同,却拿到更低价格。供应商代表认为,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支撑的结果。“一方面,国产钾肥自给率逐年提高,目前已经达到50%,而且国家储备政策保证了钾肥库存量,增加了我们的谈判筹码。另一方面,今年印度打破规则抢先签订合同是因为印度已经没有库存,而国内有其用肥需求,所以不得不在中国之前签订合同。中国掌握了对方的心理,很好地把控谈判节奏,因此保证了‘价格洼地’的市场地位。”
对于这样的看法,另外一位国内钾肥供应商表示认可。他认为,中国钾肥大合同的签订体现三个方面的成功:“第一,中国签订合约的时间非常好。印度在中国之前签订合约,而且时间已经到了7月,中国面临今年是否采购的抉择。长远考虑,应该适度采购,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印度签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商的库存。如果现在还不签,后面可能就要面临2017年全年合同的谈判。尽管目前中国国内产能以及库存量可以满足今年的钾肥需求,但是如果库存量消耗过快,中国就会在谈判中处于被动。第二,中国依然在主流市场保持价格洼地的地位。前期的接触中,外方报价很高,谈判非常艰难,拿到219美元/吨的价格,说明我们的谈判策略取得一定成效。第三,中国在印度之后签约,而且签的是半年合同,依然能拿到比印度更低的价格,这是很好的现象。这不仅有利于保证下半年的市场,也为未来的谈判做了铺垫。”
在近期举行的“2016中国钾盐钾肥产业技术交流大会”上,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明伟在分析国际市场的动态时特别提出,中国钾肥大合同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和国内民族钾肥工业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