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战沙一线,青海按下绿色“加速键” ——青海全力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11-04 | 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沙化趋势有效逆转,绿量实现有效增加,全省“三北”区域内的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2.47%提高到目前的6.3%、林地总面积达到1102.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由1977年的1547.1立方米增加到3057万立方米。

  硬核治沙 以技术突破瓶颈

  从曾经风沙肆虐到如今绿意盈盈,沙珠玉是青海防沙治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海南州共和县沙珠玉乡,治沙还林是人与自然的对峙、与岁月的较量。现任青海省治沙试验站副站长的赵雪彬就是第三代治沙人。

  从爷爷到父亲再到他,一家三代在沙珠玉治沙的故事广为流传。赵雪彬说:“第一代治沙人最苦,都是人背肩扛种树固沙,为农田稳产筑起‘林网’,第二代治沙人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丰富树种的同时通过麦草沙障固沙,再到第三代甚至后来,技术实现了突破,效率也同步提高,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当我们从沙珠玉乡经过,茂密的树障阻止着沙漠化土地的前移,作为青海较早开展防沙治沙的区域,通过不断尝试突破了一些技术瓶颈。海南州青藏高原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便落地于此,这是我国第一个高寒荒漠区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在沙生植物育苗、扩繁、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技术人员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智能集成温室内建成24个苗床,利用成熟的育苗技术,采取扦插育苗和容器播种育苗方式开展沙生植物良种选育工作,繁育沙生植物超过20万株。同时还建成种质资源收集区、种质资源扩繁圃、采条基地和采种基地。

  近年来,技术团队以科技支撑为引领,聚焦耐旱种苗培育、沙化土地修复、智慧林草监测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种质资源库作用,青海在沙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我省组建技术团队赴宁夏、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展沙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工作,共收集沙生植物135种214份,植物标本27份,土样2份,收集的种类和数量创历次专项调查之最,扩充了我省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容量,提升了物种多样性。

  此外,以科技手段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工程推进过程中推广无人机飞播、生物结皮固沙等先进技术应用,并加大治沙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持续突破耐旱、耐寒、耐盐碱优良树种和草种的选育瓶颈。

  战天斗地、防沙治沙,青海大地上的绿色故事不断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