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全会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指明了方向”,西宁产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业务部部长谷晨旭表示,“作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从业者,我们将深入贯彻‘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要求,通过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创新专项产品,精准滴灌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助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同时,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严守风险底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贡献担保力量。”
省工商联经济部副部长张赟说,作为工商联干部,我们要立足全省民营经济“量质并进”的时代定位,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工商联经济服务、法律服务和联络服务的方式和实践路径,搭建政策助企、金融惠企、法治护企等精准服务平台,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核心要求,服务民营企业在投身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固本培元,在规范治理与制度建设中强基塑形,奋力谱写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基层群众备受鼓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百姓福祉,让我们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信心更足了。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实实在在,靠着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发展的食用菌种植产业让我在63岁的年纪,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每年还贴心地承担了水费。我们老百姓从心底里拥护党的领导,坚信跟着好政策走,用双手勤劳奋斗,农村一定会越来越美,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甜!”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麻地沟村村民邓海安的话,朴实却饱含真诚。
真抓实干求实效
全会把握“十五五”时期基本定位和阶段性要求,对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全会描绘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全会精神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破难题、开新局提供了遵循。省委社会工作部一处二级主任科员赵思远表示,就全省社会工作而言,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环节,通过搭建多元共治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贴心服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凝聚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谈及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西宁市城北区火车西站街道盐庄社区居民杜国煜激动地说:“全会部署的民生举措让我们倍感振奋!就拿居住环境来说,过去,盐庄平房区各类设施老化,生活十分不便。社区党委联合多部门改造了水管、道路,安装了路灯,还引进新业态盘活经济,居民收入也增加了。这些我们亲眼所见的变化,正是全会精神的最好体现。党的政策这么暖心,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