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柴达木地勘院累计投入绿色勘查经费2123万元,回填探槽14万m3,回填采坑2.3万m3,平整渣堆7.6万m3,修复机台117个,修复道路154km,恢复植被544亩。聚焦地勘绿色勘查管理,集中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完成温泉水库片区、德令哈片区等9个勘查区以往重型的恢复治理工作,解决以往地勘工作中的遗留问题。
同时,对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455处、茫崖市250处历史遗留矿山进行了核查,对祁连山南麓大柴旦片区23处图斑、德令哈片区19处图斑、天峻片区14处图斑进行了核查,编制恢复治理方案16份,为祁连山南麓生态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放眼历史长河,七十年来,柴达木地勘院完成地质找矿和科研成果600余项,提交大型、特大型矿床20余处,荣获全国地质勘査“功勋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单位”等国家、省部和厅局级荣誉百余项。
如今,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这支长期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地勘队伍依旧向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空间迈进。当钻头如绣花针般精准探入,小心翼翼绕开草甸的“神经”与冻土的“脉搏”;当撤离时,地勘人像大地医生般细心缝合地球“皮肤”,留下最小痕迹,静待绿意愈合……祖国聚宝盆美丽且富饶便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