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管促规范。聚焦增加民营经济负担突出问题,强化对供电、供气、供水等公用事业收费监管,严厉查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技术性服务费用向民营经济转嫁等违法行为,规范行业协会收费行为,通过清理违规收费,推动行业协会减免收费1家,立案1起,惠及企业508户。深度融合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和双随机抽查检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机制,对高信用企业降低监管频次,对高风险企业开展靶向性专项整治,实施联合监管抽查17个,开展企业风险分类1.62万户。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实行“照单处罚”制度,建立市场监管领域“从轻、减轻、免于处罚”三张清单,整治趋利性执法、以管代罚等执法扰企问题,对轻微违法失信行为适当惩戒,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精准帮扶促发展。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深化“政银合作”路径,全面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针对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并落实专项金融政策支持,推动知识产权、质量认证等无形资产高效转化,为市场主体注入发展动能。认真落实个体工商户帮扶政策,坚持“生存型保基本、成长型促提升、发展型谋突破”思路,在登记注册、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个转企”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为个体工商户健康长远发展厚植优质土壤。优化信用修复材料提交程序,创新“信用+服务”模式,实行信用修复“一张流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扎实开展信用提升提质增效年、年报服务月、信用修复服务年等专项行动,帮助经营主体恢复信用、重塑信心。截至目前,累计修复企业信用1.58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