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天高云淡,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碧波万顷,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瀚海之中。这片曾经的工业重地,正依托生态本底和产业基础,绘就盐湖旅游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画卷。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总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湖中富含钾、钠、镁、锂等多种矿物质。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因矿物质浓度和微生物分布的差异,湖面呈现出翠绿、蔚蓝等斑斓色彩,犹如天然调色盘,成为青海旅游的重要名片。清晨,游客们从格尔木市乘坐旅游大巴到60公里外的察尔汗盐湖观光旅游。远处现代化采盐船缓缓作业,近处游客漫步“万丈盐桥”,感受自然与工业交融的独特景观。
在察尔汗“梦幻盐湖”景区,钠盐池如翡翠一样,呈现出不同的青色和绿色,游客们散落在盐池边拍照录像。青海盐湖着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利用工业+旅游新模式利用璀璨的盐晶发展旅游,专门开辟出钠盐池打造“梦幻盐湖”景区,并成功入选青海省十大热门景区,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量超过125万人次。
坐拥察尔汗盐湖这一资源宝库,近年来,格尔木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推动“盐湖+旅游”融合,促进资源从单一工业开发向工业旅游、生态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拓展,让“白色经济”焕发绿色新活力。格尔木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严格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盐湖生态保护力度,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程,保障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完整。景区建设采用环境友好材料,游览线路科学规划,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脆弱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产业融合深度。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盐湖”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矿产、气象与环保等多源数据,构建动态监测与智能评估模型,实现钾肥生产全流程的无人化运行与精准调控。钾肥生产一车间设备主任李生斌告诉记者,自动化操作减轻了员工劳动负担,也有效降低水电消耗,助推企业走向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的新路径。
此外,其子公司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具备年产3万吨碳酸锂的生产能力,是国内盐湖提锂领域的龙头企业。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提锂技术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并在生产过程中创新引入光伏加热系统,替代传统燃煤锅炉为提锂过程提供热能,减少近一半能耗与碳排放,推动了“新能源+盐湖产业”的协同发展与良性循环。
今日的格尔木,盐湖不再是遥远的工业符号,而是可亲近、可体验、可消费的生态文旅综合体。盐湖旅游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青藏高原的实践。截至8月底,格尔木市今年接待游客495.23万人次,同比增长20.03%;实现旅游总花费28.33亿元,同比增长20.25%,发展势头量质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