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很尖锐,但是很重要。
2.从问题出发,快速试错:
通过小规模、低成本的测试来验证。例如,假设“我们的用户更在乎服务而非价格”,就通过小范围测试来验证这一假设,并根据反馈快速迭代策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聚焦,与业务目标一致:
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一年做一件大事,三件小事。
比如对企业增长影响最大的事情(重塑核心产品价值主张),三件与之相关的小事(提升内容营销质量,精细化社群运营、优化产品试用流程)。
4.打破部门壁垒,深度协同:
市场团队应主动了解销售团队的需求和痛点,甚至可以考虑将部分营销预算直接用于支持高转化场景的销售活动,实现市场与销售的无缝衔接。
推动这种协作可能面临KPI冲突和历史惯性等阻力,管理者需要通过明确的激励机制和跨部门项目(比如新产品GTM)来促成。
5.拥抱不确定性:
营销的成功往往来源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策略调整能力至关重要。平衡短期增长和长期品牌建设的挑战,需要战略定力与战术敏捷相结合。
6.别迷恋虚荣指标:
盲目攀比视频号的粉丝数、浏览量、节日海报的转发量、展会的曝光率,这些数据往往与实际的业务增长无关。关注互动率、试用人数、转化率、成单金额等这些过程指标以及经营指标。
营销的未来在于灵活适应企业现状,聚焦核心问题,果断抛弃那些华而不实的虚荣指标,并最终拥抱真实的业务增长。
与其机械地学习大厂的“成功指南”,不如在不断的试错和迭代中,勇敢探索并构建出属于自己企业的独特增长路径。
只有那些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打破常规、不断自我进化的人,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是时候放下“剧本”,成为自己的增长“导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