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习惯”两字强调了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要作为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要求。过去,我们党依靠厉行节俭成功应对了一系列困难困境,今天,我们依然要依靠勤俭节约克服重重挑战。当然,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是构建长效机制重塑财政运行的重要举措,本质在于以制度创新降低行政运行中的隐性损耗。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将“过紧日子”要求固化为刚性约束,从源头上遏制“跑冒滴漏”现象,使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能精准对接发展所需、民生所盼。海西州出台“过紧日子”27条硬核举措,结合实际推出系列配套落实制度办法,全面规范资金申请、审批和拨付等流程,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制度铁笼,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有力推动了全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形成常态长效。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海西州运用系统思维重构财政资源配置模式,着力破解资金碎片化困局,打破了部门利益藩篱,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改革目标。以“全口径预算管理”为抓手,加强资金统筹整合,强化项目支出源头管控,全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及项目预算审核,建立以公物仓为基础的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唤醒“沉睡”资产,最大程度激发资产效能补充财力。数据显示,近两年海西州共核减资金3.7亿元,盘活存量资金61.1亿元,充分保障了“四地”建设、经济发展等重点支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是我们的初心使命,2024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20年增长35.8%。
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就要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构建“投入——产出——效果”的闭环管理体系。海西州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应用体系,通过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大对财政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地区的激励,扣减绩效排名靠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各地区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效。积极构建多维立体监督网络,加强对预算执行、“三公”经费、日常运维经费、论坛活动支出等重点方面监督力度,推动形成内控考评、纪检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合力,维护财经秩序,推动过紧日子制度措施有效落实,倒逼形成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当“三公”经费连续下降,释放的是作风建设的强烈信号,当民生支出占比始终维持在75%以上,丈量的是执政为民的温度刻度。当“紧日子”催生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科创蝶变,当“省出来”的资金化作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澎湃动能,我们愈发坚信,唯有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改革魄力,将“紧日子”的清廉本色融入血脉,就一定能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让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奔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