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梦幻盐湖里的钾肥“粮仓”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07-03 | 98 次浏览 | 分享到:

行进中国 | 梦幻盐湖里的钾肥“粮仓”
人民网“行进中国”青海调研采访团

  从格尔木市区出发,一路向北,放眼望去,路旁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一层白色痕迹。

  “这是什么?下雪了吗?”

  “这可不是雪,这是盐碱结晶,格尔木是‘中国盐湖城’,这里离察尔汗盐湖不远了。”随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察尔汗盐湖的形成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曾经,这里是一片大海,青藏高原因地壳运动逐渐抬升,加之印度洋潮湿的季风无法吹到遥远的内陆,这片海洋逐渐干涸,这才形成了我国第一大盐湖。

  数据显示,察尔汗盐湖的钠盐储量约为600亿吨,可供60亿人口食用1000年;钾、镁、锂资源储量居中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百万亿元。

  察尔汗盐湖像是柴达木盆地里的一颗绿宝石。但是,在这里一切绿色植物都难以生长,因为它含有钠、钾、镁、锂、硼、碘、氯等各类矿物离子,难以孕育生命,但经过阳光折射后,能呈现出如翡翠一样的“神秘”绿色。

  “有一种说法是‘青海喂饱了全国’,其实并不夸张。”中国五矿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安全总监郝勇介绍道,除了人们日常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以外,作为“粮食的粮食”,氯化钾的用处也不小。

  氯化钾是常用的农业肥料,但直到1954年前,我国还没有发现钾矿。“想要提高粮食产量,钾盐是必需品,在当时,摆脱钾盐‘卡脖子’的困境,必须拥有自己的钾矿。”郝勇讲起盐湖的历史,如数家珍。

  几十年前,我国一批盐湖地质专家在经历过数次“寻钾”无果后,把目标放到了柴达木盆地,最终他们在察尔汗盐湖找到了与钾石盐有共生关系的光卤石。随后,一支19人组成的小队抵达察尔汗盐湖畔,他们从盐湖卤水中提炼出了10多公斤、品位在50%左右的氯化钾产品。

  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盐湖人不懈努力、埋头创新,先后突破了大面积深水盐湖田晒矿、光卤石水采船、低品位钾矿固转液等关键技术,熟练掌握了“反浮选冷结晶、冷结晶正浮选、冷分解正浮选、兑卤-冷结晶、热熔结晶”五套钾肥生产工艺,从而使盐湖产能实现了大幅突破,钾肥产量的提升,让全国人民的粮食饭碗端得稳、端得牢。

  目前,以察尔汗盐湖为主的柴达木盆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四的钾肥生产基地。

  在钾肥生产车间,产线上如同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在析出氯化钾后,其余含有钠离子、锂离子的卤水会排放到盐田里,循环利用,避免浪费。”郝勇说,通过技术迭代,如今制备钾肥大多使用物理方法,几乎不会造成污染。“生态是我们发展的根基,保护好盐湖的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