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珍惜荣誉、保持本色,继续努力、再立新功。”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萦绕心间。
当晚,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格尔木分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副主任余建昌载誉而归,佩戴着朱红绶带,凝视着胸前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昆仑山的风沙在他坚毅的面庞刻下印记,这份殊荣见证着他在海拔2900米的高原戈壁深耕清洁能源事业的十二载春秋。
当灼热的阳光铺洒在格尔木无垠的荒原,一块块光伏板宛若镶嵌在大地的蓝色矩阵,熠熠生辉。2011年,余建昌在茫崖市花土沟镇实习期间与这座光伏之城的惊鸿一瞥,便在心底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待到择业之际,这颗蛰伏已久的种子破土而出,指引他毅然奔赴格尔木,或许未曾想到,自己将成为国家“双碳”战略的践行者。
“打小在山里长大,毕业前还住着土坯房,能进入黄河公司开启我的职业生涯,心里满是感激。”余建昌回忆起2013年7月入职那天,书包里满载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书籍与题库,虽说那些知识和光伏行业不算对口,但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眼里闪着光:“新能源产业当时尚在萌芽,但我认定这是值得毕生奋斗的领域。”
“刚来黄河公司,我白天研习规程,夜晚化身‘设备卫士’,每晚承担起12台集中式逆变器及光伏子阵的清洁工作。这些逆变器堪比五台冰箱堆叠,我们需在昏暗、尘埃遍布的环境中细致拆解与清扫。七八月间,蚊虫肆虐,加之潜在的触电风险,使得这项工作尤为艰巨。常常要从晚上八点忙碌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为的是抢抓光伏夜间停发时段,实现‘度电必争’。这看似艰苦的三个月经历,却让我快速掌握电站设备知识,为我在光伏领域的深耕细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余建昌想起刚入职场的样子,历历在目。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见证格尔木夏日哈木镍钴矿智慧能源系统的投产运行。这个矿区环境条件较格尔木分公司更为恶劣,但也是这里,让我拓宽了储能知识,有效拓展了自身技术视野。”
面对世界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格尔木20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的运维重任,余建昌在见证团队昼夜鏖战的常态后,自主研发Excel数据关联系统,将传统人工统计模式升级为智能分析平台。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改造,却极大缩短了电量数据计算时间,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减轻了大家的工作压力。
在应对双轴跟踪系统组件转换效率偏低的挑战时,他自主设计施工方案并组织落实,完成235组双轴跟踪组件更换,实现单组发电量提升约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