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铁路运输货运量676.1万吨,天然气消费量15.3亿立方米(直供工业用气2.7亿立方米),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27户工业企业达成30.6亿元意向信贷合作。同时,在攻坚100个新增长点项目(含拟入规企业)、100户重点监测企业的基础上,建立省、市州、县区三级包联企业服务机制,掌握企业诉求、建立问题清单、着力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全省工信系统累计深入324家企业开展入企服务360余次,收集问题建议212条,协调解决87条,转办分拨125条,全力支持企业稳产达产。
“援企助企是一场‘及时雨’,坚定了我们扎根青海发展的信心与决心。”现在,这已是不少青海企业家的共识,在他们眼中,不管是倾听企业诉求、协调解决问题、提供精准服务,还是用政策、资金,青海省工信系统都意在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最优服务、最大支撑、最强保障。
强招商 促投资
今日青海,正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成为新兴产业投资的热土。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在稳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青海省的投资布局,不仅改写了全球碳纤维产业格局,更成为助推青海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4月22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下称:中复神鹰西宁公司)碳化生产车间内看到,整洁的车间里,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在这里,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丝正经历一场“蜕变之旅”。
中复神鹰西宁公司碳丝分厂副厂长汪荣向记者介绍,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原丝要经过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等上百道工序,颜色从浅黄渐变为黑亮,最终成为直径仅头发丝十分之一的高性能碳纤维。这种“黑色黄金”比重不足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10倍,可以应用于低空经济、体育器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是国家安全和尖端科技的关键材料。
“目前,企业生产稳定,工艺成熟,突破了高原气候对碳纤维生产的影响,十条碳化线满负荷生产,在行业中处于一线梯队。”汪荣的言语中透出自豪。
落户在青海、创业在青海、收获在青海,已成为不少企业,以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共识。
今年2月,全省“新春第一会”全省促就业促发展促团结招商引资大会开篇定调,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引资亦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青海省工信厅围绕优势资源,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一系列强有力的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