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增质跃,向新而行。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青海省完成生产总值963.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00.06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535.38亿元,增长3.9%。
从经济增长之“量”看发展之“质”,这份成绩的背后到底释放了哪些信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开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回稳势头更加巩固的同时,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培育,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势能。
“开门稳”——
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增长点,对于稳定经济运行、调整产业结构、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戈壁滩上的羚羊330千伏开关站升压扩建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员穿梭,处处涌动着争分夺秒的奋进热潮。
项目副经理陈守玺在对现场构架吊装顺序进行策划,对750千伏构架基础标高、轴线进行复验,确保构支架吊装作业顺利完成。
“羚羊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青海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羚羊330千伏开关站升压扩建工程、昆仑山750千伏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羚羊至昆仑山双回750千伏线路工程。当前,变电站部分土建工程已全面开工,线路部分已完成新建铁塔共计262基,线路长度共计126.4千米。”陈守玺介绍。
工程建成后,可满足花土沟风光储一体化园区新能源送出需要,对于加强青海海西电网主网架结构,提高海西地区供电可靠性,促进当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显著提升区域输变电容量,进一步增强西北电网资源配置和互济调节能力。
距离一千公里外,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海拔4400米的玉树二回330千伏线路工程3标施工现场,标段项目副经理张新喜在该线路改接段塔位对照施工图,检查耐张塔金具螺栓穿向,保证改接段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涉藏民生工程,玉树330千伏第二回线路工程于2023年8月开工,计划于今年6月底投运,涉及新建线路长度516.7千米,架设铁塔1134基,沿线海拔3200米至5000米。当前,线路基础土建、组塔、架线等工作已基本完工,整体工程量完成90%以上。
“工程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优化黄河上游地区网架结构,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和清洁能源开发,更好地服务三江源腹地绿色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张新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