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式”竞争已成为线上线下的热议话题。职场有“内卷式”竞争,地方经济同样如此。
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促进经济健康良性发展,从拒绝“内卷式”竞争开始,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刻认识到这一年,在深耕自身建设中砥砺前行,在项目建设中突破自我,在改革创新中创造价值。项目签约、项目开工、项目投产、产线升级……当一个又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选择西部,选择青海西宁,西宁开发区选择的“聚焦特色产业,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发展路径得到了成功验证。
一看:
差异化定位
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西宁开发区深知,拒绝“内卷式”竞争,就要认清自身发展优势。在深入剖析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后,西宁开发区认识到围绕绿电能源资源打造各主导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算电协同产业作为青海突破传统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突破口,也成为了西宁开发区“创造价值”式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赛道。
找准自身的优势,就必须抢抓产业发展的机遇!西宁开发区充分发挥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高的优势,将绿色能源与算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高原绿电+智能算力”的创新模式。通过构建“1+3+X”产业体系,推动光伏、储能与智能调度系统协同发展,实现“就地发电、就地用电”,有效降低了算力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提升了绿色运行效率。
4月18日,青海省首个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工程——中国联通与天合光能共同打造的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这一模式不仅为青海省“绿电驱动绿算”战略提供了实践样本,更为全球智算中心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创新方案。
项目创新采用“风光储充+算力中心”协同模式,将光伏、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系统与算力基础设施直接耦合。数据显示,微电网模式可使电费成本降低约50%,整体运营成本减少15%,同时实现能源效率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为高耗能算力基础设施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西宁开发区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足“谋”的功夫,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直面产业调整、结构优化中面临的挑战与阵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全力推动晶硅、有色等高载能产业向绿色算力、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将绿电优势赋能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