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西州紧紧围绕“促消费、稳外贸、引外资、强电商”四大核心任务,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以创新思路和有力举措,推动商务工作提质增效。
一、实施消费提振行动。加快油品替代品入统纳限。在现有加油站基础上,对新建加油、加气站实行商务、能源联合审批机制,鼓励建设综合能源供给站(加油+加气+充换电+服务)。开展跨省州配送扶持工作,引导格尔木、茫崖、都兰、大柴旦地区服务贸易企业向周边省、自治区扩展销售和服务业务,对开通跨省、跨州新线路或拓展新区域市场的贸易企业,予以跨省配送运输费用、仓储费用资金扶持,评选“跨省配送示范企业”“智慧物流创新项目”,挖掘内贸新增长点。推动商贸经济向品牌化、数字化发展。积极打造冷湖暗夜星空小镇,推动文旅与天文科普研学等有机结合,促进“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引导格尔木昆仑圣境不夜城、德令哈河东商业步行街、大柴旦翡翠步行街引进高端批发零售和连锁品牌,实现商业体系建设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填补海西高端消费盲点。做大限上企业和限下餐饮样本单位体量。结合品牌培育引进、稳增长等奖励扶持措施,引导餐饮单位积极入统纳限,提升限上餐饮占比。实施样本户季度轮换,将质优量好的商户纳入样本户中,实现限下样本单位数据质量双提升。扎实推动引车入青工作。争取州本级财政资金,从减免过路费用、开展油品降价补贴、发放加油站和服务区消费券等方面实施引车入青工作,带动周边加油站、商贸综合体、酒店餐饮等行业逐步回暖。
二、实施外贸保稳行动。做好数据回流工作。打好“政策红利+服务支撑”组合拳,推动赣锋锂业、青海云波、国源化工、西矿稀贵等企业外贸业务回流。目前,国源化工自主申报出口报关单成功落地,实现氯酸钠出口18.38万元,该企业持续3年的外贸业务逐步回流海西。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鼓励中国盐湖工业集团、五彩碱业、国源化工等生产经营性企业就钾肥进口、纯碱出口等方面自行开展进出口业务,推动外贸一体化发展。1至2月,海西州实现进出口总值6760万元,同比增长82.7%。探索建立工业产品外贸平台。邀请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赴海西开展对接活动,争取成立本地平台公司,逐步实现进出口业务良性发展。开展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关键设备进口工作。以安装天文设备为突破口,对接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和州国投共同成立专业化进出口平台公司,加大对天文科技产业园关键设备进口业务代理,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有效解决海西外贸“出口主导、进口薄弱”的现状。
三、实施外资攻坚行动。积极参加投资促进活动。组织州内园区及企业参加“投资中国”青海行动,利用境内外重点展会和“青洽会”引资平台,加大产业“四地”推介力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组织参加“厦洽会、进博会”等国家级投资促进活动。密切跟踪服务海西企业在老挝、泰国、玻利维亚盐湖对外投资等项目落地见效。支持开拓外经市场。用好RCEP自贸协定,深化与东盟、非洲、欧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充分发挥光伏、盐湖化工、锂电、钾盐勘探等产业优势,引导优势产业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培育形成技术、品牌、服务“走出去”项目。1至2月,海西州实际利用外资753.49万美元。
四、实施电商赋能行动。深入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开通枸杞鲜果顺丰速运专线(西宁/广州/杭州等),举办“柴杞巡礼·全国行”系列活动,选取5个省内外网红城市及展会活动开展“柴达木枸杞”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柴达木枸杞”地理标志知名度。加大对都兰县“宗加电商小镇”支持力度,建设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直播基地,推动枸杞产业向数字化营销转型。探索“电商+产业带”模式。推动盐湖化工、新材料、特色生物等企业上线触网,实现产品和品牌出海,推动外贸转型与产业互促共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发运营集现货交易、现代物流、资讯发布的行业垂直类电商平台,培育引进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特色生物等大宗商品贸易B2B平台项目,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