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盐化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承建的盐化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集成服务基地试点项目,历经一年探索实践,已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质量服务新模式,成为支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战略支点,构建国家资源安全质量屏障。该项目立足柴达木盆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战略定位,以构建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为目标,创新打造“1+4+N”质量服务网络。通过整合省内外72家技术机构、53名行业专家资源,建立起覆盖盐湖化工全产业链的“检测-计量-标准-认证-知识产权”五维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支撑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质量技术堡垒。
创新范式,开创高原特色质量服务模式。通过“盐化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实验室”“标准直通车”“专家会诊台”三大功能模块,形成了“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服务网络,使偏远地区的盐湖企业能够实时对接全国顶尖技术资源,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环节,改善服务体验,该模式已累计减少企业质量成本超百万元,服务效率提升40%以上,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青藏高原质量服务解决方案”。
标准引领,锻造全球产业竞争新优势。青海盐湖产业在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方面稳步推进,为盐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力推动我州盐湖产业绿色发展。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各重点企业积极参与、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143项。参与修订《原生镁锭》国家标准,填补了盐湖卤水电解制取金属镁的产品指标空白,增加在行业内的话语权。起草地方标准《煤制二氧化碳尾气生产纯碱技术规程》,为同类企业节能降碳提供新思路。目前,已初步构建起涉及基础通用、工程建设、资源勘查等方面的盐湖资源开发全流程标准体系。
协同生态,培育质量创新共同体。构建“政产学研检”“五位一体”协同机制,青海盐湖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大学等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攻克“高镁锂比卤水提锂”等5项卡脖子技术。深入开展“提质强企”行动,派驻技术专家12人次深入盐湖股份等6家重点企业,形成“一企一策”质量提升方案。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推进重点产品执行标准和关键质量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双比对、双提升”,助力企业突破氯化钾国标指标限制。海西州盐化工质检中心更新28类盐化工产品124项检测参数方法,拓展重质氧化镁等6种产品38项检测资质,通过CNAS认可提升国际互认水平,持续强化技术能力,推动盐化工产业链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8.6%,质量分析报告精准指导企业技术改进,有效推动盐化工产业质量强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