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什么是好的企业文化?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01-06 | 291 次浏览 | 分享到:

  什么是正义?辞海中的解释是要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要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是要维护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所以,对客户偷梁换柱、短斤缺两就不是正义,做到童叟无欺、诚信第一才是正义;对员工指鹿为马、飞横跋扈就不是正义,做到实事求是、奖惩有据才是正义;对股东瞒天过海,通过隐性的行政收入或者关联交易对股东进行掏空,都不是正义,严格遵守契约精神才算正义。

  当我们把非正义的事情都列出来,很快会发现很多企业的实际文化远远做不到正义。因此,企业文化就有正义文化和非正义文化之分。那么,文化是否正义对企业有哪些影响?中国古代的圣人把正义看得很重,说不能发“不义之财”,要“舍生取义”。但在现实中是否一定是邪不压正,正义永胜?

  从短期上看,正义并非一定能给企业带来好处:对客户偷梁换柱、短斤缺两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如果客户发现不了还有可能变成长期的盈利模式;对员工指鹿为马、唯我独尊可以让领导者的权威得以巩固,有时可以促进政策的执行力度;通过享受各种行政权力带来的福利,以及关联交易带来的隐性收入可以看成是对激励机制的补充。

  只有把时间轴拉长,才能看出非正义行为的缺陷:缺斤少两的企业,一旦被发现,会失去客户的信任,结果就是要么会失去客户,要么被客户在将来的交易中加上各种苛刻的条款;对员工指鹿为马、独断专行必然会迫使有能力有自尊的员工离开,剩下能力低下但知道溜须拍马的替代者;违反诚信侵占股东利益的人,会失去股东的信任,毁掉自己的声誉,因而挡住了将来融资的渠道。

  由此可以看出,正义文化之所以是好的文化,是因为长期下来,正义文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协作,可以提高效率,更有持续性。而非正义文化的缘起是投机的动机,可能带来短期的好处,但不能长久。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由于正义文化效率更高,更有竞争力,长期下来可以淘汰大多数非正义文化。但非正义文化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不能存活:在垄断的环境中,由于客户、员工、股东没有其他选择,往往不得不忍受非正义文化带来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可以鼓励正义,垄断会滋生非正义。

  如前面所述,文化上的正义有多个侧面,可以是对待客户的正义,可以是对待员工的正义,也可以是对待股东的正义。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侧面有高度的一致性,如果企业一个侧面保持了正义,在其它方面也大概率会保持正义;同样,如果企业在一个侧面显示了非正义的特点,在其它侧面也往往会有类似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高度的一致性?原因在于公平正义的各个侧面由同样一个底层逻辑驱动,即所谓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按黄金法则做事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景下都会用同样的法则;不按黄金法则做事的人,也会在很多时候、很多场景下违反黄金法则。  黄金法则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支持的是一种平等、对等的关系,因此可以支持协作,而远离斗争。黄金法则如果被违背,人和人的关系就是不平等、不对等的,因此也是会引发敌意和斗争。人们只有在和谐社会里才会遵守黄金法则,在战场上遵守的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同样,黄金法则盛行的地方会滋生和谐社会,丛林法则盛行的地方会制造斗争的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