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骚扰,3个需要澄清的性别视角立场问题:
1.性骚扰本身并无性别之分,任何性别的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性骚扰并不是单纯的妇女问题,而是社会问题,需要更多的男性参与。
2.校园性骚扰、医患型性骚扰等都属于广义上的职场性骚扰范畴,它们具有职场性骚扰的本质特点——权力不平等关系或特殊职权便利,本文行文探讨的即是广义上的职场性骚扰,文中不再特殊标注职场性骚扰、校园性骚扰。
3.职场性骚扰与职场性侵犯性质同源,区别只是情节、轻重程度、后果等的不同。职场性骚扰实施者需要承担的是民事侵权责任和治安处罚责任(强制猥亵),主要由《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调整;而职场性侵犯则均是刑事犯罪,由刑法调整,具体通过刑法分则第四章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诸如强奸罪、强制猥亵罪、猥亵儿童罪、强制侮辱妇女罪等罪名予以规制。
面对职场性骚扰,为了一份得来不易的工作,很多受害者都“豁不出去”,往往选择忍气吞声,但是一味回避通常又是完全无法摆脱骚扰的,甚至因此导致骚扰程度升级至性侵犯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应对职场性骚扰,笔者建议可以从4个心态与8个行动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调整好心态之一:永远不用责怪自己
很多职场性骚扰的受害人都会因为自己遭受性骚扰,之后又放任性骚扰而责怪自己。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错在骚扰者。假如这样自责,受害人传达出的信息是骚扰者有权继续做下去。骚扰者通常很清楚受害人会由于他们的行为而受到伤害,但一旦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逃避,那么他们就会继续骚扰。
调整好心态之二:坚定而明确地说“不”
遭到性骚扰后,第一次就要坚定而明确地拒绝。如果对方是你的上级,碍于情面,开始可以用比较委婉的言语拒绝,但切忌沉默和半推半就,那会被对方误读为默许,进而变本加厉。拒绝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或者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表达。例如,可以这样写:“当你用那种方式跟我谈话的时候/碰我的时候让我感觉不舒服,请你不要再这样做了!希望我们能保持一种正常的工作上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使骚扰者意识到他的行为令你反感,但无论何种方式,都必须留下证据,为将来的投诉或者诉讼做好准备。之所以必须明确拒绝,是因为从法律角度讲,“违背受害者意愿”是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性骚扰的必要条件。此外,从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拒绝无疑会给骚扰者一个错误的信号:你默认,你软弱可欺,进而变本加厉地继续实施骚扰行为。
调整好心态之三:对别人的反应要保持理性的态度
如果原本可以给予你支持的人却只能帮上一点小忙,或者非但帮不上忙,反而苛责你,劝你妥协和退缩,对此你大可不必感到惊讶或失望。现实中关于性骚扰还存在不少误区。因此当你听到这样的话——“你太小题大做了吧”“没什么的”“那只是开个玩笑”“这不是什么大事”“是领导器重你吧?”等等,请不要生气,更不要受这些话的误导,感到自己只能忍受性骚扰。因为此时,Ta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性骚扰会达到多么严重的程度、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调整好心态之四:给自己信心
受害者要给自己信心:“只要我不再害怕了,我就比从前进了一步。”骚扰者巴不得你因为害怕而不敢采取行动。很多告发性骚扰事件的女性都认为尽管有很多困难,但她们觉得能说出来就畅快多了。要勇敢地行使法律赋予你的权利。通常你为了自己的权益勇敢地站了出来,还会为其他员工带来利益。
采取适当的行动之一:选择一种方式讲出
遭遇性骚扰后,千万不要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应当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可以是你的亲人,你的好朋友,你的同事或者单位领导,甚至是一个热线咨询者),永远不要低估了自己的经历以及用你的方式讲述这些经历的价值。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取得亲友的支持,还可以作为日后投诉或者起诉的证据。
采取适当的行动之二:及时取证,保存所有证据,这是有效法律维权的关键
证据都在细节之中。在同一个单位里,很难取得同事的证人证言,除非该同事后来离职了,又或者他/她跟骚扰者有过节,意图借你的手报复骚扰者。因此你要对性骚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进行记录,并且要附有准确的细节,记录说过的话以及做过的事(比如写日记)。在平时跟骚扰者接触时根据情况利用录音、录像工具(取证时应做到不露痕迹,否则不仅取不到证据,还可能会有人身危险)。要注意保留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信、QQ聊天记录等带有骚扰信息的电子文档,切忌删除电子信息,可以对相关电子数据(尤其是网上的帖子)进行公证,以免被对方删除。受到伤害后,应当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并视具体情况接受相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医治精神创伤,保留医疗诊断记录。向单位管理者举报投诉后,单位管理者应协助调取相关证据,比如监控录像、证人证言、工作相关记录以及协助受害人报警等。及时拨打110报警(尤其是在熟人性骚扰案件中),处警民警应及时勘验现场,采集物证,对受害人的身体进行检查,调取监控录像,询问相关证人等,这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事发前后的聊天记录、出入事发地的交通记录和监控记录、事后双方的沟通确认、以及事后受害人的求助、投诉、报案、就医记录等。
采取适当的行动之三:适当的时候向网络和社交媒体求助
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来自被指控者的反扑,已不在少数,而且已有提起指控者被判败诉的案例出现,还有很多陆续在路上。遭遇职场性骚扰后,受害人也可以向网络和社交媒体求助,但是注意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只做客观陈述,所述事实不做夸大,所有指控最好都能建立在相关证据支持基础上(至少得有基础支持证据),以防止被对方反过来控告,轻则被控告名誉侵权,重则被指控刑事诽谤罪、诬告陷害罪。
具体而言,最好是根据实际情况(持有证据的充足程度),采取不同的网络曝光方式:
证据确实充分的,完全可以实名指控,客观陈述,不做夸大;直接证据很少,甚至是没有,但有一些间接证据,不是太充分的,此时对实名指控应持审慎态度,比如可以对涉及被指控人的真名、所在单位、身份头衔等相关具体信息,做适当的技术性处理,不要体现出直接的、明显的指向性;直接证据没有,间接证据也几乎没有,法律维权没有基础,不可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律维权,建议此时一定慎用网络实名指控,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倾诉,争取共鸣。笔者建议,此类案件如果希望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发起实名指控,首先受害者一定要做相应的法律风险评估,尽量先把自身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判断的标准可以是:两利相衡权其重,两害相衡权其轻,自己发起实名指控,即使被对方反过来控告,被判败诉的可能性也相对比较小。具体可以在发起网络和社交媒体实名指控前,先行咨询身边的专业法律工作者。
采取适当的行动之四:证明你的工作成绩,同时谨慎避免违法违纪
这乍看起来与性骚扰无关,但骚扰者一旦骚扰不成,通常会拿你的工作说事,伪造你不称职的证据,进而打击报复你——该提拔的不提拔,该奖励的不奖励,甚至找借口开除你。因此保留工作单位关于你工作能力和成绩的书面评估、鉴定的复印件,以及一切可以证明你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的备忘录十分必要,包括:评价、证书、奖状等。在此期间应特别注意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免授人以柄,遭到处罚甚至开除。比如最好不要利用单位的公共资源在同事之间公开群发邮件、公开张贴,以免影响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管理制度,为对方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开除自己留下口实。
采取适当的行动之五:利用内部投诉机制及时投诉
遭受性骚扰以后,你应该及时将骚扰经过整理成书面材料,留下复印件,附上相关证据,向单位人事部门、工会(如果有)或者更高层次的领导投诉反映,要求给予骚扰者相应处罚(如将骚扰者调离本部门,直至开除)。关于用人单位防治职场性骚扰问题,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均有涉及,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法》更是规定得比较详尽,包括救济措施和法律责任。
采取适当的行动之六:向公安机关报案
性骚扰侵犯受害人人身权利,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你可以及时拨打110报警,要求对骚扰者依法予以治安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要求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刑事立案侦查,你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
采取适当的行动之七:向妇联等社会组织机构投诉
如果单位管理层对你的投诉没有反应,或者明显偏袒骚扰者,你应当通过书面形式(附上证据复印件)向妇联、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投诉,还可以向民间社团求助,获得他们的支持,出面协调处理,或支持起诉。投诉时要留下书面记录,这些登记表本身也是维权证据类型之一。
采取适当的行动之八:向人民法院起诉
你可以在掌握相关骚扰证据的前提下,以“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为案由,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要求骚扰者(也可以视情况将骚扰者所在单位列为共同被告)承担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在内的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