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业担心增加用工成本
针对职场性别歧视损害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现象,新修订并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
然而,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61.2%的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婚育情况。此外,38.3%的女性表示婚育影响职场前景,62.3%的女性认为“生育是女性摆脱不掉的负担”。
在“隐孕”的另一端,是一些企业对于孕产期女职工可能带来的额外用工成本的担心。
“对公司来说,女职工孕产期的成本主要是假期成本和不在岗工作却需要公司支付的工资待遇成本。”在软件行业从事十余年人力资源工作的李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北京的情况看,孕产期的假期主要包括,怀孕期8天左右的产检假,98天产假,60天的延长生育假,剖宫产、多胎还有额外产假,返岗后每天1小时的哺乳时间等。“产假工资由生育津贴支付,但延长生育假期间的工资需要公司承担。”李颖介绍说,女职工休假期间的五险一金公司也要正常缴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除了要支付一定的看得见的用工成本,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增加管理负担。
徐建涛在北京一家媒体从事视频编辑工作。他团队里4名小伙伴,有3个在近期接连怀孕、休产假,另外1名在岗的同事刚入职不到1年,能分担的工作也很有限。
“同事休假期间,公司不会安排新人进来,只能团队内部分担,最近几乎天天忙到半夜12点多,5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徐建涛苦笑地说。
“我们遇到过团队内员工因分担工作过多而离职的情况。”李颖说,也有一些女职工怀孕期间身体不适影响工作状态、平衡不好工作和育儿之间的关系等。此外,女职工如不及时将怀孕情况告知企业,会给企业的工作安排带来不便,也不利于企业为女职工提供劳动保护,带来劳动用工风险。
打造生育友好型职场环境
“用人单位应做好公司内部的工作安排和制度设计,以平衡孕期女职工带来的管理成本。”薛璐建议,同时,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为女职工缴纳社保,产假期间的工资可由生育津贴承担,降低用工成本。
“此外,企业还应对孕期女职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薛璐认为,打造生育友好型职场环境,能够提升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同时,劳动者也应该讲诚信,避免给企业增加管理负担。
沈建峰则认为,要在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国家之间合理分配女职工孕产期产生的成本。例如,当前,为了鼓励生育,多地在正常产假之上设置了生育假,但生育假期间的工资却由用人单位支付,这样反而加重了用人单位对女员工的排斥。建议由生育保险基金承担生育假期间的劳动者工资,降低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