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当社恐成为营销编辑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3-04-04 | 1057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曾经以为出版社是社恐人最后的港湾,直到有一天,我成为了营销编辑……

01作者发的红包该不该领

多年以后,面对群里的红包,我仍会回想起领导提醒我不要领红包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辛苦了”

一个红包

“辛苦了”

又一个红包

再一个红包

这是我第一次以营销编辑的身份和作者接触并且参与签名活动,以为矜持一下就可以领钱的我出于谨慎私信了领导:

“这红包能领吗?”

“我没领,口头表示一下感谢认可,说一下老师们赶过来签名更辛苦吧。”

嗯?学到了。

02眼力价儿

作者们签完名神采奕奕地和策划讨论后续新书发布会的细节。搬完五百本签名书、录制了十几段短视频素材的我,像过了季节还没被摘下来的玉米,四肢无力、灵魂干瘪缩在旁边的沙发剪视频。

领导忙前忙后给作者和策划倒水,也过来给我倒了两次。

“谢谢姐姐呢~”

“不客气T老师~”

等等!那个水壶是不是应该在我手里啊???

03社恐的职业选择

“小T不爱说话,一直闷头儿干活啊!”

“你这么不爱和人说话之前怎么在书店工作的呢?”

“回答顾客的问题只有对错,和工作伙伴交流还要考虑得失。”(理性回答)

“那,所以……我辞职了啊。”(真实回答)

04如何勇敢开口寻求帮助

其实原本那500册书不需要我一个人搬+拆封的,领导说我可以叫相关销售部门的男同事过来一起,但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开口,只能自己一个人提前一个小时出发去搬书拆封。

领导得知的时候我已经拆完一百多册了。她只好匆匆赶来帮忙。

路上还替打完饭发现忘了带餐具的我找不太熟的同事要了一次性餐具,避免了可预见的手抓饭惨剧。

“今天干完这一下午,我觉得我的麦当劳都没在体内停留就消耗掉了。”领导如是说。

05“老师”

营销编辑的输入法里“老师”一定是点击率最高的一个词,可以用来指代任何人,不论是同事、上级、作者还是合作伙伴。

但有一天我听到同事在办公室讨论,x主任还是得叫主任,叫老师体现不出级别。

那要不然还是统称:您?

06体面的成年人的推拉

和同事一起跟合作方约了个线上会,会议内容是关于对方邀请我们的作者做访谈活动的细节,对方明确提出想要的售书佣金比例,我们自然是端着出版社的架子然后讨价还价换取更多的图书曝光量。

沟通一共持续了十几二十分钟,双方来回推拉,我们这边全程几乎都是同事在输出,而我根本听不懂双方的潜台词,好在我很乖不会乱插嘴。一直在旁边“嗯嗯嗯”附和,一边给她递资料补充,然后微信她“xx老师好厉害!”

有些情况是真的,但是没必要说或者没必要全说,有些时候甚至要刻意回避一些问题,这些都是我后知后觉的。

07时刻都是关键对话

签名之后,我们原计划两天售罄,通知销售部门做好监测,考虑是否继续补充一部分,结果一周过去销售不足一半,领导问过情况建议我暗示一下作者们再努力推一推。

“啊?这怎么说啊?讲销量不好不会冒犯他们吗?”

“你这样这样那样那样…”(有时候我觉得我真的需要录音笔)

“行。”(举起手机反复编辑,最后还是先截图发给领导看过才敢点发送)

08唯一的姐

我的开朗领导是我唯一的姐。

作者老师们的发言每次我都不知道怎么接,很多时候出于身份或者代沟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我总是很难理解他们究竟在表达什么。作者们往往发言委婉含蓄,从不告诉我们想要我们在常规营销动作外配合他们哪些其他宣传,经常会直接告知我们,最近他们的安排,每一句都带着隐形的句号。除了和我不知道还能发什么。

每次陷入僵局我都要冲进领导办公室(敲门了)

大叫:“姐姐救命!”(有礼貌但不多)

领导:这个敲门声我就知道一定是你。

我:别管那么多了救命要紧!

09线下展会充电之困

年后的线下展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量大而迅速地拔地而起。金牛座(不迷信,相信科学)的我秉着有电必偷的原则来到会议酒店。通勤两个小时给我电池健康只有76%的手机带来的是30%的剩余电量。

我自信满满打开了书包,掏出了电脑、电脑充电器、平板、平板充电器、手表充电器和(没有线)的充电宝。

啊!!就是没有手机充电器。

展位也没有给提供插排。

最后在同事那里借到了充电器蹲在墙角坚持充满了手机。

好消息是因为没有在展位逗留,减少了和其他分社同事以及友社的必要社交,下班的时候人的电量和手机的电量都令人满意。

10如何退一步借势沟通

有时候策划老师比我唯一的姐更适合借势发声。

当面对德高望重的专家型作者时,我往往很难开口直接催对方尽快提供活动所需材料,只能用“各位老师大家好”开头,发布消息后私信策划,请策划帮忙一次又一次在群里催交作业,自从掌握了这种沟通方式,每日的窒息次数明显减少了许多。

11有限的社交能量

日常工作routine:

开始工作之前列一下今天的必做清单:写推文、写短视频文案、剪视频、录新视频、给新书拍摄实拍图、沟通作者、策划、设计、合作方。

然后打开第一个群开始沟通前一天未竟的工作,然后进入第二个群、第三个群、第四个群……一天下来跑了十几个群聊,接了七八个电话,微信好友新增四五个,社交能量被狠狠透支。

决定奖励自己摸鱼半小时。

下班发现文案一个字没写。

12唯一的姐(再一次)

下班前去找唯一的姐讨论发布会细节,姐帮我梳理了细节和需要作者配合的内容。

姐:“要不然咱们去你工位你打字记下来?”

我:“不用,你刚说的每一句我都直接发群里了”

姐:“?!”

聊完——

姐:“没别的事了,先这样!”

我:“等下,我先不走,我在这打完(递给她),这样说对吗?”

姐:“(反复翻看)发吧”

我不生产语言,我只是语言的搬运工。

13固定的饭搭子和small talk

办公室到食堂步行需要十几分钟,十几个人的办公室自然而然根据性格、所属小组、座位、入职时间等等因素分成了不同的饭搭子小团队。


当原生饭搭子出差或者请假的时候,为了避免和不熟悉的同事small talk,我通常会选择骑车,但即使如此,也总会有不得不聊几句的情况,如何把握聊天内容和吐槽尺度,真的是头疼啊。

饭搭子出差越久、频率越高,我对她的依赖就越严重。

“燕砸!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14我真的不是在客气

今天有一场小签售。(我的定义:在作者主办的活动现场搭一个展示书的位置,没有大排场的专门签售环节)

本偷电人一如既往蹲在角落充电 。(电池真的很不健康了)

突然这本书的作者之一 (二十几个作者之一)风风火火从座位赶来塞给我一个充电宝:“别蹲在这里了。”

那一刻我脑子里进行了十分复杂的运算:“他是谁?如果我收下等下怎么还人家?还人家的时候说什么?一会儿我忘了他长什么样怎么办?”

于是我只好故作轻松地站起来 (腿麻了):没事没事谢谢您我快充好了。(63%)

谢天谢地今天策划老师和我一起来了,不然面对这么多陌生人我可能已经因为社交量过载晕倒了。

15能不能一次性改完?

真的头疼。

还是那个新书发布会。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领导同事要了一些转播资源,一鼓作气跟合作方聊好了发布会时间、物料等等还预订了图片直播服务(好贵)。

作者和策划一句话,提前了15分钟,哦,两句话。

“一鼓作气再而衰”你们懂不懂啊,又要重复鼓起勇气去跟人家讲一遍。

我真的有罪啊。

16你想成为夹心饼干吗?

对于新书发布会的读者招募,作者、策划、营销各说各话,就像钱掌柜找李大嘴做月饼。

作者(钱掌柜版): 大嘴我想要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月饼,并且这月饼要摇号试吃。

我: (大嘴版) :没问题,给你整个“麦得劳”

领导: (湘玉版):等等,我们先拆解做月饼的流程和摇号规则。

反复修改几次几乎要确定的时候:

策划:(燕小六拔刀):你为嘛做月饼?清明节应该做青团。

我(刚把麦得劳改成必胜阁的大嘴):?!嗯?

作者 (钱掌柜版):对啊我们应该做青团。

策划(燕小六拔刀):现在把月饼捏成青团。

我(社交量过载失去理智怒炒一盘油爆枇杷):给给给。

我现在真的很难想象新书发布会那天各位娄知县到底会吃到什么。不说了,还得琢磨月饼,啊不是,青团试吃招募方案。

17番位暗战

发布会终于到了制作海报的环节。

三位作者、三位嘉宾,如何在海报上排列?这六位来自同一领域的不同单位,有着或高或低不同的职称和荣誉称号,每个人都隐晦地提出对排位的想法,但都不肯直说。

于是出现了以下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按照作者给的名单排位顺序,按照嘉宾作者分开,上三下三、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

三作老师提出,要不把一作老师放中间,其他五个人环绕。(这阵法好像是要让一作老师求雨)

与此同时策划一个微信语音打过来:我们上三下三把作者、主咖和嘉宾主咖放中间。

刚挂断电话又一个微信语音打过来:我们把所有人里职位最高的三个放中间、其他三个环绕。

我嘛,老样子,原话敲给设计师。

领导:三环三是怎么环啊?

设计师:我听不懂。

我:你们以为我懂?

后来设计又自创了金字塔1-2-3形式,哦?原来我的作者不是大佬是法老。

最终定稿采用了策划手绘阵型的“三环三”样式,一眼望过去看不出谁是主咖,两眼也不行。

下周线下座位排序,又是一场恶战。

唉,不说了,去排座位图了,有缘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