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生态之窗”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讲阵地,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观测视频和案例,采取现场讲解和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倍受欢迎。2020年以来与央媒合作开展了9场以藏羚羊迁徙、藏原羚乐园、黄河源头鄂陵湖等为题材的慢直播,在几大客户端、快手、抖音等平台总浏览量超1400万并持续增加,发挥了生态环境教育科普和宣传的功能。社会公众通过“青海生态之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青海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特殊性,更加增强了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青海生态之窗”功能和定位,也欢迎大家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这个开放平台,更多关注和更加深入了解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正在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青海一定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新华社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青海考察,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提出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要求。请介绍一下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的情况?
吴晓军:谢谢您对青海清洁能源产业的关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殷殷嘱托,是能源革命赋予青海的时代机遇,更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潜能,主要体现在水丰、光富、风好、地广,且具有互补性。一是水丰,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位居全国第五,黄河上游是全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调节性能十分优越,水能技术可开发量2585万千瓦;二是光富,全年日照时间达2500至3650小时,太阳能资源理论可开发量35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第二;三是风好,风能技术可开发量7555万千瓦,是我国第四大风场;四是地广,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以上。同时,地热能、天然气、页岩气储量丰富,盐湖锂资源和盐类资源优势显著,为电化学储能和光热发电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支撑条件。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服务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己任,扎实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能源替代、储能多元打造、产业升级推动、发展机制建设“六大行动”,努力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绿色低碳为特点的清洁能源高地建设正在书写未来、风光无限、走在前列。
第一,电源建设实现新跨越。全省4325万千瓦总装机中,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1%、62%,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达29%,三项指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其中,海南、海西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分别扩大至1985万、1163万千瓦,1090万千瓦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黄河上游装机规模最大的拉西瓦水电站420万千瓦机组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布置的李家峡水电站扩机项目开工建设;连续6年成功实施从7日到35日的全清洁能源供电活动,持续刷新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