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党旗引领促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2-07-06 | 8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面面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一枚枚党徽在一线熠熠生辉,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西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为根本,扎实开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探索构建“17855”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以党建领方向、增动力、促发展,切实为现代化强州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党建责任落实 拧紧“责任链”

  “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甩开膀子不如扬起鞭子’,通过述职评议考核,能够为我们基层党建工作精准‘把脉开方’,自身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乌兰县柯柯镇党委书记吴红雄说。

  近年来,柯柯镇紧盯主责抓实主业,认真对照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广泛开展调研,探清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样子”,通过与党支部书记的“面对面”交谈,全面掌握述职内容是否“接地气”,确保述职评议“一竿子插到底”。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建立以州委常委会牵头抓总,组织部门靠前指挥,各级党委(党组)狠抓落实的抓党建工作格局。坚持和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实行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切实压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州委常委会坚持每年2次以上专题研究党建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深入开展以评促建活动,高质量推进达标创建,实现各领域1576个党支部全面达标、全面进步。深化巩固“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部署实施“找问题、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以问题导向推动1916个党组织建立常态整改工作机制,有效补齐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短板弱项。

  “这次观摩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为今后结合实际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思路。”参加完2021年度全州各领域基层党建现场观摩后,柴旦镇党委书记刘瑞俊说。

  近年来,大柴旦坚持围绕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领题立项党建项目,采取项目化推进的方式,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坚持把项目化党建作为抓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破题创新、全面提升的有力抓手,完善“清单整改、项目推进、专项调度、拉练观摩、述职评考”五位一体抓基层党建责任体系,持续开展地区党委书记、组织部部长领题立项党建项目和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5年来,共实施党建项目49个,州级财政投入2600余万元作为项目奖补资金,推进抓项目促党建取得实效。先后组织3次各领域基层党建现场观摩活动,对7个地区、8个领域113个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建检阅”。打造出“党建+国道经济”“书山有我—红色物业”“巴音红韵”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建立起可复制、可借鉴的100个州级党建示范点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8个领域党建示范群。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铺就“幸福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发现盆栽花种植十分有发展前景后,我们村‘两委’积极外出考察、争取项目资金,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如今,我们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德令哈市金原村党支部书记盛国朝说。

  2018年4月,金原村党支部整合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21.75万元,成立“德令哈景润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年,与德令哈市城管局达成长期销售协议,当年销售30万余盆花卉,集体经济收益达22万余元,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发放劳务工资14万余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成功实现了从“空壳村”到“鲜花村”的华丽转身。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省州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牢固树立“融入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理念,坚持党建“主业”与脱贫“主责”相统一,同心谋划、同向发力,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整体脱贫。2021年换届后,全州村(社区)“两委”平均年龄40.4岁,较上届降低5岁;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55%,较上届提升11%;村“一肩挑”达到94.3%,大幅实现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整体结构“一降一升一优”和省委“三优三强三过硬”的既定目标。启动村干部“建队提能”工程,探索推行“3+1”导师帮带机制,开展“百名头雁领飞”“百名雏雁培育”“百名归雁回引”三百活动,截至目前,建立村级组织后备人才2072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持续推进村级阵地建设,依托500万元浙江援青资金,组织实施“温暖工程”“村级大厨房”等项目。严格落实村干部“基本待遇+4项补贴”报酬体系,“一肩挑”的村党组织书记年均报酬达到5.3万元、村“两委”其他成员达到3.4万元,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被考核聘用为乡镇(街道)公务员及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

  梅陇村位于天峻县新源镇布哈河东岸,距离县城20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是一个纯牧业藏族村,全村可利用草场面积0.73万公顷。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在2008年时还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如今通过兴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闯出了“梅陇模式”,成为了青海省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样板。2021年,村党支部书记更桑多杰及同伴在县城和西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跑遍了餐饮、洗车、宾馆、旅游等行业,最终定下了“依靠一产、带动二产、发展三产”的产业升级2.0思路。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产业‘四地’建设大局,从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入手,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让牧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更桑多杰说。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着力构建完善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机制,深化“联企兴村1+1”“军企共建”等行动,部署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程”,2020年实现29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实际印发《海西州强化党建核心引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百条措施》,不断强化组织基础、人才队伍、基层治理,探索建立“组织引领、能人带动、企业帮扶、项目支撑、光伏托底”工作机制,打造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资产入股、土地托管等“七型发展模式”,实现集体经济村均突破20万元。高质量实施120个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模式 织密“惠民网”

  “社区开通了微信群,随时随地为我们老百姓提供民政救助、社会保障、政策咨询等服务,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了。”家住茫崖市花土沟镇油龙路社区的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

  在推动社区城市党建的大背景下,社区服务主体和辖区居民需求趋向于多元化和复杂化,社会管理任务越来越重,油龙路社区党支部以“一室三站三延伸”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破解了社区服务管理的盲区和死角,构建起服务化、网格化管理党建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不断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统筹谋划,制发《全面深化街道(乡镇)“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的实施意见》,建立“现有专职+成员单位兼职”委员队伍和履职清单,定期研究商议党建工作和辖区建设重大事项,通过“契约化”共建,调动街道(社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多元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基层治理同向发力。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两委”交叉任职,全州87个社区已全部实现“一肩挑”。2021年换届后,“两委”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0%,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41%。严格落实社区工作人员“4岗17级”报酬体系,增加职业津贴、绩效报酬、社保缴纳、其他补贴等,进一步调动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扎实稳妥推进街道“赋权扩能减负”改革步伐,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设置“一中心四办”,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社区用章使用清单,清理规范社区机构、挂牌、台账和考核评比。

  “自从辖区内‘三供一业’移交社会化管理后,小区存在停车不便、路灯不亮、暖气不热、垃圾清运不及时等诸多问题,群众反映很强烈,通过街道‘大工委’解决了这些困扰我们的大难题。”家住格尔木市铁路利和小区的童复启高兴地说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面对辖区驻区单位逐步增多、“两新”党组织数量剧增、城市治理重心不断下移的变化,格尔木市黄河路街道党(工)委立足打造坚强的“轴心”目标,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协调驻区经济开发区、铁路、石油、园艺四大系统为牵头单位,组建成立街道“大工委”,先后召开联席会83次、征询和听取共建单位意见建议236条,解决公共服务事项102件,集中解决了一批以往遗留的难点问题,街道基层治理不断向着精细化、合理化、规范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的“动力引擎”,构建起以“高起点部署、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的“三高协同”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完善“全科网格”工作机制,以深化“三治融合”为着力点,推动党建网、综治网“双网融合”,持续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和社区党组织纽带联结作用,推动“党政军民学”各行各业党组织跨界“联姻”,累计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2780余份,建立商圈党支部5个、楼宇党支部3个、非建制性功能型党支部16个,下派党建指导员522名。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载体应用,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解决群众痛点堵点难点。2021年,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开展“双报到”3600余次,认领“微心愿”8500余个,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5万余件。全面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群众评单”管理机制,重点解决“民有所呼,谁来回应”治理难题,通过网格“点单”明需求,畅通线上线下渠道,“回复解释类”“转交办理类”诉求快速办结率达95%以上。

    
×